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建筑 >> 造价工程师 >> 正文
2015年造价师工程案例分析辅导四
发布时间:2009/12/18 13:27:36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一、内容提要
  本章基本知识点为:
  1.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2.施工方案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3.综合评价法在设计、施工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4.价值工程在设计、施工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1、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及评价方
  2、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方案的评价。
  这几项非常重要,基本上每年考试都有大题出现。例如:1997年和2000年都考过施工机械的经济性的选择,2001年有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的计算。大家一定要将相关知识及确定与控制中相关内容及例题弄清。我个人推测今年的价值工程理论的应用将和设计方案选择结合起来出题。
  三、内容讲解
  第一节 技术经济评价
  一、 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在控制工程造价的三个原则中“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动态造价控制”排列第一,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包括工程造价和工程使用后的经常性开支如经营、维修费用,还有使用期满后报废、拆除等费用。我们要改变过去设计不算经济帐的习惯,积极科学的推广设计招标、设计竞赛、限额设计。从龙头上卡住造价控制的关口。

  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进度、质量,决定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果。不同的建筑体系,其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同的。
  (一)民用建筑工程设计、
  对于小区规划设计,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用地指标、密度指标、造价指标等。
  对于住宅平面设计,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平面系数、辅助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外墙周长系数等。
  (二)工业建筑工程设计
  包括总平面图设计和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
  对于总平面图设计,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有建筑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工程量指标、运营费用指标等。
  对于空间平面设计,其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有工程造价、建设工期、主要实物工程量、建筑面积、材料消耗指标、用地指标等。
  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是按照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原则,用一个或一组主要指标对设计方案的项目功能、造价、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一般应用定量的方法评价)从而择优选定技术经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计算费用法和多因素评价优选法。
  (一)计算费用法
  指用“费用”来反映设计方案对物质及劳动量的消耗多少,并以此评价设计方案优劣的方法,经计算后“计算费用”最小的设计方案为最佳方案。计算费用法有两种计算方式,即年费用计算法和总费用计算法。
  年费用计算法的计算公式为
  年计算费用=总投资额*投资效果系数+年生产成本
  总费用计算法的计算公式为
  总计算费用=总投资额+年生产成本*投资回收期
  需注意计算时投资回收期与投资效果系数互为倒数。
  (二)多因素评分优选法
  这是一种定量分析评价与定性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它是通过对需要进行分析评价的设计方案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然后按评价标准给各指标打分,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权重相乘并汇总,得出各设计方案的评价总分,以总分最高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多因素评分优选法的计算公式为
  某设计方案的总分=∑(该方案在某评价指标的评分*该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目的是论证所编制的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选择满意的方案,寻求节约的途径。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总工期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造价指标、材料耗用指标、减低成本率、机械台班耗用指标及费用指标等。其中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应以工期、质量、成本(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的合理搭配)为重点。
  四、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经验对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工期是否合理,可按工期定额进行分析;流水段的划分是否适当等。定性评价方法比较方便,但不精确,决策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二)定量评价方法
  1.多指标比较法。
  在应用时要注意应选用适当的指标,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多指标比较法主要用于在所比较的方案中,有一个方案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的方案、优劣对比明显时的情况。如果各个方案的指标优劣不同,则应该采用下面的其他方法。
  2.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分,采用加权计算法计算各方案的总分,以总分高者为优。这是在案例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3. 价值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最终价值,以价值大小来评定方案的优劣。
  第二节 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方案的评价
  长期以来我国技术人员仅考虑功能、技术、进度问题,很少考虑工程造价,这是造成“三超”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要注意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力求达到“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技术先进”,强调“合理的技术先进”。
  价值工程以方案的功能分析为研究方法,通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并优化、改 进方案,从而达到提高方案价值的目的。价值工程围绕七个问题而展开:
  1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它的用途是什么?
  3它的成本是多少?
  4它的价值是多少?
  5有无其他方法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
  6新方案的成本是多少?
  7新方案能满足要求吗?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明确回答了前面我们就提到的七个问题,在准备阶段回答了“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分析阶段回答了“它的用途是什么?”“它的成本是什么?”“它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在创新阶段回答了“有无其他方法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新方案的成本是多少?”等问题,在实施阶段解决了“新方案能满足要求吗?”的问题。因此从本质上讲,价值工程活动实质上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价值工程以方案的功能分析为重点,通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改进方案,达到提高方案价值的目的。
  在价值工程方法中,价值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价值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这些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用公式可表示为
  价值=功能/费用
  价值工程侧重于在设计阶段开展工作。价值分析不是单纯以追求降低成本,也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正确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置。运用价值工程的功能指数法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功能成本法,计算方式见《确定与控制》p102--103): [NextPage]
  一、确定各项功能重要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功能重要系数=∑(该功能各评价指标得分*该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常用的功能指数计算方法:
  1、0-1评分法的运用。案例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因素的权重需要根据0—1评分法将各功能一一对比,重要者得1分,不重要的得0分,为防止功能指数中出现零的情况,用各加1分的方法进行修正。最后用修正得分除以总得分即为功能指数。0~1评分法的特点是:两指标(或功能)相比较时,不论两者的重要程度相差多大,较重要的得1分,较不重要的得0分。在运用0~1评分法时还需注意,采用0~1评分法确定指标重要程度得分时,会出现得分为零的指标(或功能),需要将各指标得分分别加1进行修正后再计算其权重。
  2、0~4评分法的运用。案例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因素的权重需要根据0—4评分法的计分办法自行计算。按0~4评分法的规定,两个功能因素比较时,其相对重要程度有以下三种基本情况:

  (1)很重要的功能因素得4分,另一很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0分;
  (2)较重要的功能因素得3分,另一较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1分;
  (3)同样重要的功能因素各得2分。
  二、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成本系数=该方案成本(造价)/各个方案成本(造价)之和
  三、计算方案功能评价系数
  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功能评价系数=该方案评定总分/各方案评定总分之和
  式中:某方案评定总分=∑(各功能重要系数*该方案对各功能的满足程度得分)
  四、计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方案价值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某方案价值指数=该方案功能评价指数/该方案成本指数
  五 功能价值的分析
  功能的价值计算出来以后,需要进行分析,以揭示功能与成本的内在联系,确定评价对象是否为功能改进的重点,以及其功能改进的方向及幅度,为后面的方案创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功能价值的分析根据功能评价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功能成本法中功能价值的分析。
  在功能成本法中,功能的价值用价值系数V来衡量,其计算公式是:
  V=F/C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功能的价值系数有三种结果:
  (1)V=1。此时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目前成本。这表明评价对象的功能目前成本与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成本大致相当,说明评价对象的价值为最佳,一般无需改进。
  (2)V<1,此时功能目前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评价对象的目前成本偏高,这时一种可能是由于存在着过剩的功能,另一种可能是功能虽无过剩,但实现功能的条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实现功能的成本大于功能的实际需要。这两种情况都应列入功能改进的范围,并且以剔除过剩功能及降低目前成本为改进方向。
  (3)V>1,此时功能目前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评价对象的功能目前成本低于实现该功能所应投入的最低成本,从而评价对象功能不足,没有达到用户的功能要求,应适当增加成本,提高功能水平。
  2.功能指数法中功能价值的分析。
  在功能指数法中,功能的价值用价值指数VI来表示,其计算式是:

  VI=FI/CI
  此时根据计算结果又分三种情况:
  (1)VI=1。此时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与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可以认为功能的目前成本是比较合理的。
  (2)VI<I。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表明相对于系统内的其他对象而言,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从而会导致该对象的功能过剩。应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主要是降低成本。
  (3)VI>1,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目前成本偏低,不能满足评价对象实现其应具有的功能的要求,致使对象功能偏低,这种情况应列为改进对象,改善方向是增加成本
  第二个原因是对象目前具有的功能已经超过了其应该具有的水平,也即存在过剩功能,这种情况也应列为改进对象,改善方向是降低功能水平。
  最后一个原因是对象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具有某些特殊性,在客观上存在着功能很重要而需要耗费的成本却很少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就不必列为改进对象了。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