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建筑 >> 造价工程师 >> 正文
2015年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学习总结(4)
发布时间:2009/9/21 17:49:26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学习总结四
  一、《还本付息表》
  1、还本付息表有两种形式,一是等额本金法,二是最大偿还能力法。
  2、本例题是用的最大偿还能力法。
  3、基于最大偿还能力法,本表中的第4行“本年应还本金”先不要填,因为:本年应还本金=本年的最终现金结余=本年净利润+折旧+摊销,在《总成本费用表》和《损益表》没出来之前是填不了的。
  4、另需注意:最后一年,最后一年上述公式是不能直接用的,需要先和尚需还款本金额比较。
  二、《总成本费用表》
  说明以下几点:
  1、年经营成本指的是付现成本。
  2、“长期借款利息”一行数据取自《还本付息表》。
  3、总成本费用包括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两大类。非付现成本又包括折旧费、摊销费两大类。长期借款利息应当是付现成本,只不过不包括在“年经营成本”中,需单独列示。
  4、总成本费用=年经营成本+折旧+摊销+利息
  三、《损益表》
  1、总成本取自《总成本费用表》。
  2、利润总额=收入-税金及附加-总成本
  3、所得税=利润总额*33%
  4、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有一个假设:就是在只有还完借款的前提下才计提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
  6、注意:第6年是关键。
  首先,本年最大偿还能力=136.47+75+363.66=575.13万元;
  其次,明确本年尚需还款本金538.52万元;
  再次,还本后的资金余额=575.13-538.52=36.61万元;
  最后,36.61万元中先按净利润提取10%盈余公积13.65万元,剩余部分(36.61-13.65)22.96进行分配。
  7、还完款后,不留利润,除计提盈余公积外,全部进行分配。
  四、《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此表需要搞清楚资金来源项目有哪些?运用项目有哪些?
  2、自有资金中的:442.17、126.33、63.17这三个数是流动资金。为什么和表1-12中的数不一样呢?因为表1-12中的流动资金是余额数,而本表中需要用发生额数据,只要减一下就出来了!
  3、回收固定资产余值:1754.63,这个数是残值+未计提的4年折旧=300+363.66*4=1754.64万元,书上取的是.63,其实应该取.62,应该这么算,拿固定资产原价-已提折旧=固定资产净值,(5263.9-600)-363.66*8=1754.62万元。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第10年末的固定资产净值
  4、其他数据均取自前面的三张表格。
  五、《资产负债表》
  1、本表遵循一个大的原则:资产=负债+所在者权益
  2、这里的第1年到第10年的所有数据均是年末数据。
  3、前两年是建设期,所有的投入形成资产在未完工前均做为在建工程处理。负债项目包括本金和应计利息。
  4、第三年是经营期的第一个年头,所有在建工程均已完工,并交付,需要从在建工程转入相应的资产中去,所以在这一年在建工程没有了,出现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且从这一年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开始要提折旧或摊销了。
  5、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据均取自背景资料表1-12。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