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营养之肝硬化的营养治疗
发布时间:2010/10/18 15:51:3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肝硬变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某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损害肝脏所致的慢性弥漫性病变,慢性纤维组织增生和结节性再生及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肝正常结构被破坏使肝脏变形变硬,以致引起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肠道炎症、药物与工业毒物、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长期胆汁淤积以及循环障碍等,近年来慢性酒精中毒所致酒精性肝硬化也较为多见。
一、营养与本病关系
(一)饮酒在国外慢性酒精中毒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酒精在体内经辅酶I的帮助,由乙醇脱氢酶作用成为乙醛,而后者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此时,肝细胞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造成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以及肝硬化。同时长期酗酒也可引起或加重营养失调。
(二)营养失调长期营养不良被认为是肝硬化的病因之一;动物实验表明,以缺乏蛋白质、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的饲料喂养实验动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其病变过程及病理改变与肝硬化相似。对于人类严重营养缺乏症的临床表现,患者肝脏病理改变以及给予蛋白质补充能迅速得到恢复。肠短路手术患者有类似酒精性肝炎的肝脂肪浸润性改变,这主要是手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总之,营养不良与某些类型肝硬化有关,特别是长期营养失调可降低肝脏对某些毒物和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导致肝硬化。
因此,通过膳食治疗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纠正病因,控制病情发展;供给丰富的营养素,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以及肝功能恢复,是营养治疗的目的。
二、膳食治疗原则
(一)“三高一适量”原则 即高热能、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脂肪膳食。
1.热能每天供给10.46~11.72MJ(2500~2800kcal)。
2.蛋白质供给1.5~2g/(kg.d)或100~120g/d",注意供给一定量高生物价蛋白,高蛋白质膳食是为了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硬化的肝脏纤维组织使血循环受影响,出现门脉高压,肠道微血管中水分和电解质扩散至腹腔,造成腹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进一步加重腹水形成。高蛋白膳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有利于腹水和水肿消退。但有肝功能衰竭、肝昏迷倾向时,要限制蛋白质供给。
3.脂肪每天供给脂肪40~50g,脂肪不宜供给过多,因为肝病时,胆汁的合成和分泌减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退;脂肪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则沉积于肝内,影响肝糖原合成,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但脂肪也不宜过少,过少可影响食物烹调1:3味,。使病人食欲下降。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应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
4.碳水化合物肝糖原贮备充分,可防止毒素对肝细胞损害;每天供给碳水化合物350~450g为宜。
5.维生素肝脏直接参与维生素代谢过程,维生素C促进肝糖原形成;增加体内维生素C浓度,可以保护肝细胞,增强抵抗力及促进肝细胞再生。腹水中维生素C的浓度与血液中含量相等,故伴有腹水时维生素C更应大量补充。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的合成有关,对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出血病人要及时给予补充。
6 .钠与水有水肿和轻度腹水患者应给低盐膳食,每天食盐量不超过2g;严重水肿时宜给无盐膳食,钠限制在每天O.5g左右,禁用含钠多的食物,如海产品、火腿、松花蛋、肉松、酱菜等;每天进水量应限制在1000ml以内。
7.微量元素 肝硬化患者血清锌水平减低,尿锌排出增加,肝内含锌降低,需注意锌的补充。宜多用瘦猪肉、牛肉、羊肉、蛋类、鱼类等含锌量较高的食物。肝硬化患者常存在镁离子缺乏,应补充含镁量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类等食物。
(二)少量多餐 除一天三餐外,可增加两餐点心。应以细软易消化、
少纤维、少刺激性、产气少的软食或半流质为主。
(三)肝硬变参考食谱
1.食物组成
第1次 梗米50g 标准粉lOOg 白糖20g 鸡蛋50g
第2次 牛奶220g 白糖15g 苹果150g
第3次 梗米150g 草鱼200g 白菜150g植物油10g 盐3g
第4次 藕粉20g 白糖15g 鸡蛋50g
第5次 粳米150g 猪瘦肉’75g 番茄50g 植物油5g 盐3g
2.营养成分分析
总热能11.2mj(2682.4 kcal)
碳水化合物443.5g(66.1%) 蛋白质109.2g(16.2%)脂肪52.4g:(17.6%)
动物蛋白67.8g(62.8%) 食物纤维7.16g 维生素C88.2g 异亮氨酸45 10.0111g 亮氨酸7905.7mg 缬氨酸5582.1mg 苯丙氨酸+酪氨酸8488.9mg 胆固醇575.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