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职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正文
司法考试一卷指导:先秦时期的法律
发布时间:2010/1/7 13:30:57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海蓝
  一、夏商的法制
  1、“禹刑”不是指一部成文法典
  2、夏朝就有“不孝”、“不用命”、“不恭”等固定的罪名
  3、奴隶制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夏朝在“五虐之刑”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
  4、神权法思想是商朝法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5、司寇是商王之下的最高司法官员
  二、西周法制
  1、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2、出礼入刑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刑法原则
  (1)因时因地制宜
  (2)区分犯罪的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
  “眚”指过失。
  (3)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4)宽严适中,罪疑从赦
  4、质剂、傅别
  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5、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6、七出三不去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7、宗法继承
  宗法继承以宗祧继承为核心,财产继承附属于宗祧继承,采取嫡长子继承制
  8、司寇
  中央最高司法长官
  9、五听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10、三刺
  “刺”是讯问的意思。“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即判决前要征求公卿百官及百姓的意见,以决定施用适当的刑罚。
  11、圜土
  监狱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1、春秋时期的成文法运动
  (1)郑铸造刑书
  公元前536年(昭公六年),郑国子产“铸刑鼎”,最早公布成文法;此举遭到晋国大夫叔向的抨击。
  (2)晋铸刑鼎
  公元前513年,晋国大夫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此举遭到孔子反对。
  (3)邓析竹刑
  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制定了一部刑法,书写在竹简上,名为“竹刑”。
  2、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变法改革运动
  (1)《法经》
  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作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改革,李悝制定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具法》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其余五篇相当于分则部分。
  (2)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变法改革。第一次变革的内容:实行连坐制;奖励告奸;奖励农业生产;奖励军功。第二次变革的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主要内容: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