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执业西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辅导(19)
        发布时间:2010/3/3 0:28:59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1)舌体
  ①舌色:
  淡白舌:多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主寒证、主虚证或气血两亏。
  红 舌:主热证。舌红苔黄为实热,舌红少苔为虚热。
  绛 舌:主热盛。
  紫 舌:主瘀血、主热盛或寒盛。绛紫而干枯少津为热盛伤津,淡紫而湿润多为寒凝血瘀。
  ②舌形:病理性的舌体形态主要有胖大、瘦小、点刺、裂纹、齿痕等变化。
  ③舌态:即舌的动态。在病理情况下,舌的的动态常呈现短缩、痿软、强硬、颤动、吐弄、偏斜、短缩等异常情况。
  例:
  A.齿痕舌 B.芒刺舌
  C.胖大舌 D.裂纹舌
  E.瘦薄舌
  1.由阴液亏虚,舌体不充而产生的舌形是
  2.由脾虚而寒湿壅盛而产生的舌形是
  3.由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而产生的舌形是
  4.由热盛津伤,阴精亏损而产生的舌形是
  5.由热邪亢盛而产生的舌形是
  答案[EACDB]
  A.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
  B.危重病证
  C.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
  D.心脾有热
  E.中风或中风先兆
  6.短缩舌见于
  7.强硬舌见于
  8.歪斜舌见于
  9.吐弄舌见于
  10.颤动舌见于
  答案[BAEDC]
  (2)舌苔
  望舌苔应注意观察苔色和苔质的变化。
  ①苔色: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临床上常见苔色有白、黄、灰、黑四种。
  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主里证、主热证
  灰苔:主里证,主重证(热证和寒湿证)。
  苔灰而干,多属热炽津伤,可见于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之阴虚火旺;
  苔灰而滑润,为痰饮内停,或寒湿内阻。
  黑苔: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
  若苔黑而燥,为津枯火炽。如黑苔燥裂,芒刺高起,是里热极盛,肾水将涸,为凶险之候。黑苔润滑,多因阳虚寒盛、水湿上泛所致。
  灰、黑苔同主里热、里寒之重证。一般苔色越深,病情越重。
  舌苔黑燥见于舌尖者,多属心火外焚;见于舌中者,为肠屎燥结或胃气将败之兆;见于舌根者,主下焦热甚。但也有苔黑病轻,甚至没有明显症状者。
  ②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包括苔之厚薄、润燥、腐腻、剥脱等变化。
  厚薄:舌苔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能见到舌体的为见底,即薄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的为不见底,是厚苔。察舌苔厚薄,可以测知病位之深浅及邪及之盛衰。
  薄苔,提示外感表证或内伤轻证,是病情轻浅、邪犹在表、正气未伤邪气不盛的反映。
  厚苔,提示病邪较重,病位较深,多由痰浊、宿食内停,胃气挟浊气上熏而滞积于舌面所成。
  凡舌苔由薄增厚,为邪盛病进;舌苔由厚转薄,则提示正在胜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