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营养知识:肥胖病病理
发布时间:2010/6/28 15:31:2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肥胖症可分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又可分体质性肥胖症及获得性肥胖症两型。前者往往有家族史,自幼肥胖,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后者大多由于进食过多或消耗过少而脂肪细胞贮藏过多呈肥大变化,但无增生。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可有内因与外因两部分。外因以饮食过多、活动过少为主,同样热量,单次进食大量食物较易肥胖,可能由于单次刺激胰岛素分泌较强所致。内因方面有:①遗传因素:往往有肥胖家族史,其家庭中常有较多肥胖者。此类肥胖者常伴有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也易诱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②神经精神因素: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炎症的后遗症(如脑膜炎、脑炎后)、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时,如下丘脑腹内侧核遭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表现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遭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表现厌食,引起消瘦。此外,食饵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精神因素影响食欲,当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尤其是α受体占优势),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据近代研究,已知刺激下丘脑腹外侧核可促使胰岛素分泌,故食欲亢进;刺激腹内侧核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加强胰升糖素分泌,故食欲减退。腹内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两者在本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③内分泌因素: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在本症中血浆胰岛素基值及受葡萄糖刺激后的分泌值均偏高,反映于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体重者,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且肥大的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较不敏感;胰岛素分泌过多可能由于前述下丘脑腹外侧核及迷走神经兴奋所引起,但其确切原因尚待阐明。此外,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发生特殊类型的肥胖症。
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多种疾病中伴肥胖症有下列七组:①下丘脑病:②垂体病③胰岛疾病: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⑥性腺功能低下症⑦其他:水钠贮留性肥胖症等。
对于肥胖除了以上所说的原因外,其实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就是生活无规律,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就是饮食习惯不好,暴饮暴食摄入过多的能量,另一方面表现在不运动,本来生活就没有规律再加上不运动,那么摄入的过多的能量无法消耗出去就会在体内贮存转化成脂肪堆积,最终的结果就是肥胖。第二个就是小肠吸收功能好的人,这一类人不管吃什么都会胖起来,只要一控制饮食马上就可以减下来,所以说是因为小肠吸收好没有浪费的物质,因此会越来越胖。象这样的人不但要适当控制饮食,同时还要多运动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摄入过多。第三个就是小肠吸收不好的人也会肥胖,这是什么原因呢?通常也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样的人通常有一个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什么都不吃也会胖起来,有句玩笑说的好“喝凉水也会胖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肥胖的人为了减肥通常都不敢吃太多的东西,如果是吸收功能好的还可以控制体重,可是对于吸收不好的人来讲体内就会严重缺少营养物质,我们都知道身体是一个很神奇的医生,它会想办法给你调整,为了不让身体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对身体有用的能量,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就会采取一些措施,那就是每次你吃东西的时候它就会帮你贮存一点,日久天长这个人就会慢慢地胖了起来,说这个有的人可能会不理解,那我再说一个例子就会明白了,我们都知道有一种人是怎么吃都不胖的,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原因是小肠吸收不好吃多少代谢多少所以不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你吃的很多身体就会发现这个人食物的来源太丰富了,什么营养都有所以身体没必要为你贮存,因此不管你吃多少身体都会想办法帮你把能量消耗出去,因此这样的人是不会胖起来的。不管你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肥胖,只要适当地进行调整是都有可能减下来的。对于肥胖的人来讲饮食习惯是一定要改变的,最主要的就是主食的摄取,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精米和精面,因为这两种食物当中能量的含量是最高的,而对于肥胖的人来讲是不需要太多的能量的,每100克精米和精而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60到70克,而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对于肥胖的人来讲一定不要过多地食用主食,否则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都没办法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