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职业资格 >> 公共营养师 >> 正文
营养师考试基础之食品添加剂-甜味剂
发布时间:2010/6/4 15:16:17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甜味剂(sweetener) 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之分。天然甜味剂又分糖和糖的衍生物,以及非糖天然甜味剂。通常所说的甜味剂是指人工合成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和非糖天然甜味剂 3类。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是天然甜味剂,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中国通常视为食品而不列为食品添加剂。
  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中使用最多的是糖精(糖精钠),其甜度约为蔗糖的 300倍。197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曾因有报告糖精对大鼠致癌而提出在食品和饮料中禁用,但因遭公众反对,先后3次延长使用,至今仍应用很广。1984年 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在充分研究有关的毒理学资料后,认为糖精无诱变毒性,并规定糖精及其钾、钠、钙盐的暂定ADI(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2.5毫克。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倍,1969年曾因安全性问题被各国禁用。1982年,JECFA重新评价,并规定ADI为每千克体重0~11毫克,后来各国又恢复使用。此外,新近合成的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度为蔗糖的 150~200倍,安全性高(但不适于苯丙酮尿症患者),已被许多国家批准使用。
  糖醇类甜味剂应用较多的是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
  非糖天然甜味剂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甘草酸苷和甜菊苷。前者如甘草酸二钠,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后者纯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因其不被人体吸收,无热量,是适于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甜味剂。
  由于糖精的安全性尚有争论,人们对代替糖精的甜味剂,特别是对天然甜味剂的开发发生兴趣。例如中国的罗汉果和非洲竹芋甜素等,均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