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多因肝气郁结、气机运行不畅,形成气滞。气滞则血瘀,从而导致经行不畅而发生痛经,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亦有血虚所致的痛经。一般情况下,经前期或经期腹痛多属实症。腹部胀痛多属气血瘀滞;经后腹痛多属虚症,喜按喜热 者多属寒症。因此,治疗痛经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辨症治疗。
气滞型:常见经前期或经期下腹胀痛。月经少而不畅。有时胸闷胁胀等症。此时应疏肝理气,可选用加味乌药汤治疗。如当归、川芎、赤芍 、小茴香、乌药、木香、香附、元胡等药。
血瘀型:痛经发生在经前或经来潮初期,下腹拘急疼痛、拒按、行经不畅、色黑有凝血块。宜采用活血行瘀散寒法治疗。常用方药有少腹逐瘀汤或当归、川芎蒲黄、赤芍、山楂炭、桃仁、红花、香附、肉桂、小茴香、干姜等。
血虚型:表现有除痛经外,可见经血过多量多色淡,经后腹痛、头晕、心悸、心烦不眠等症。宜采用养血益气法治疗。可选用八珍汤等药物如当归、地黄、白芍、首乌、党参、白术、香附、茯苓等。
此外,还应根据病人情况加减药物。如气郁腹胀重者加香附、木香、青皮、乌药、元胡等。血瘀、紫块、舌紫、脉弦者加当归、牛膝、桃仁、红花、蒲黄等,怕冷喜暖者加干姜、小茴香、荆芥、肉桂、吴茱萸等治疗。
外科外用中药常用于感染性疾病或烧、烫伤,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如意金黄散:主要成分是天花粉、姜黄、陈皮、生南星、黄柏、白芷、大黄、苍术等。有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痈疽肿毒初起,脓还未形成、局部红肿坚硬、有灼热疼痛感的病人。将药用茶水调后敷于患处。注意,换药时要先用温水将已干的药痂擦净,不要直接撕脱,以防撕破皮肤。
生肌散:主要成分为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龙骨、没药、儿茶、冰片等。有生肌止痛的功能。用于疮疖、溃脓流水,肌肉不生,久不收口的病人。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取药少许,撕涂患处,用敷料包扎。
拔毒膏:主要成分为白蔹、苍术、连翘、黄芩、白芷、穿山甲、没药、赤药、栀子、大黄、蜈蚣、当归、黄连、乳香等。有拔毒止痛的功能。用于痈疽肿痛、已溃或未溃、疼痛不止等症。先将药用温开水化开后贴敷患处。注意,因此药是硬膏型外用药,影响水分蒸发,故对于疮口有脓和分泌物较多的疖肿不宜使用。
|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