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执业西药师精讲: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发布时间:2010/7/17 15:42:31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药理学》辅导: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insulin and oral hypogl ycemic agents
  糖尿病:综合治疗原则
  饮食疗法:
  药物治疗:
  体力锻炼:
  胰岛素 insulin
  来源:
  由β细胞分泌、为51个aa的小分子蛋白质。
  由a、b链,为二硫键以共价键相连
  65年我国首先合成牛胰岛素
  多由猪、牛胰岛提取
  也可通过dna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获得
  体内过程:
  口服无效。ih 正规胰岛素可iv,余不能。
  t1/2 9-10'作用可持续数小时
  为延长时间,用碱性蛋白与之结合,再用少量锌使之稳定,注射后→沉淀→缓慢释放吸收
  为混悬剂,不能iv.
  药理作用:
  调节血糖
  促进合成代谢
  1. 糖代:
  1)促进组织对糖的转运与摄取
  2)加速糖元合成,抑制分解
  3)加速糖的氧化
  4)抑制糖元异生
  2. 脂代:
  促进合成、贮存、转化
  减少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
  3. 蛋代: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分解
  作用机制:
  胰岛素受体由2个α,两个β亚单位构成
  为跨膜糖蛋白
  α亚单位在膜外,含胰岛素结合部位
  β亚单位跨膜,有3个结构域,n端在膜外
  c端在膜内,为蛋白激酶结构域 [NextPage]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β亚单位上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胞内活性蛋白的磷酸化级联放大→生物效应。
  临床应用:
  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效佳药物,对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效。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损伤所致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者。
  3)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胰岛切除后。
  4)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5)细胞内缺钾,心梗心律失常的防治。
  不良反应:
  1)过敏:牛胰岛素发生率较高,可用猪、高纯度或人胰岛素代替。
  2)低血糖:极易发生的并发症,短效类多见
  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意识模糊、昏迷以短效类多见
  3)胰岛素抵抗(耐受性)
  无酸中毒及其内分泌疾病引起继发性尿糖情况下,胰岛素用量超过200μ者。
  原因复杂:
  ① 血中抗胰岛素物质↑,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皮质素↑,酮体妨碍了组织对gs的摄取和利用。
  ②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alra)
  ③ 受体数量变化(受体下调)
  ④ 靶c膜上gs转运系统失灵
  4)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与局部吸收不规则有关,更换注射部位。
  赖氨酸脯氨酸胰岛素
  insulin lysine proline
  通过重组dna技术合成类似物
  将氨基酸顺序颠倒,将原β键中28位脯氨酸变为赖氨酸,29位赖氨酸变为脯氨酸、
  具有明显的胰岛素类似物生物效应
  为速效类制剂,作用同胰岛素
  随时调整剂量
  防低血糖反应。
  口服降血糖药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磺脲类:根据发展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强数十倍)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胰岛素增敏药
  餐时血糖调节药
  磺脲类:
  本类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基本相似,但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不同。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胰岛βc上有磺脲受体
  d+r→dr→阻滞atp敏感钾通过,阻止钾外流→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内流↑→触发胞吐作用
  ↑胰岛素释放
  1. 降血糖作用:
  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者均有效。
  1)刺激胰岛βc释放胰岛素
  2)↓肝脏对胰岛素的水解速度
  3)增敏胰岛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
  4)○一胰高血糖素分泌
  5)↑靶c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6)↑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
  2.抗利尿作用:
  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分泌,对尿崩症有效。
  临床应用: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饮食控制无效的轻、中型病例。
  不宜用于依赖型
  不良反应:
  1. 低血糖:长效者多见 注射g、s
  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不用氯磺丙脲。
  2. 消化系统:
  胆汁淤滞性黄疸。
  肝损、少数、定期检查。
  3. 造血系统:
  w、b、c↓多见,定期复查。
  4.皮肤损害:
  过敏性皮炎等
  5.c.n.s:
  氯磺丙脲大剂量时
  精神错乱,嗜睡,共济失调等。
  双胍类
  二甲双胍(甲福明) metformin[NextPage]

  苯乙双胍(苯乙福明) phenformin
  机制:
  1) ○一糖元异生。
  2) ↓肝内葡萄糖的生成。
  3) ↑组织对g.s的敏感性
  4) ○+组织对g.s的摄取
  5) ↓肠道对g.s的吸收
  临床应用:
  单独用于ii型糖尿病、肥胖者
  与磺脲类合用于对磺脲类疗效不满意者
  对i型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血糖明显不稳定者,可加用双胍类。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有金属味、注意缓慢增加剂量,餐时服,发生率可↓。
  2. 过敏
  3. 乳酸血症:少见、严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acarbose 伏格列波糖 米格列醇
  作用:弱
  在小肠粘膜刷状缘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和蔗糖酶→延缓葡萄糖的生成及吸收。
  作为辅助用药。
  应用:
  1)轻ii型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加用;
  2)采用磺脲类治疗,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者。
  3)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波动大的i型者。
  胰岛素增敏药
  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吡格列酮 pioglitazone
  环格列酮 ciglitazone
  恩格列酮 englitazone
  对ii型及心血管并发症有较显著效果。
  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作用:
  ↑外周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为细胞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r)选择性激动药。
  药物与该受体结合后→激活胰岛素反应基因→调节基因活化:
  ①↑胰岛素的敏感性;
  ②↓肝脏葡萄糖生成;
  ③↑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
  应用:
  用于有胰岛素抵抗者
  ii型患者
  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合用
  6-12周产生最大效应
  不良反应:
  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明显↑者禁用
  应经常监测肝功能
  餐时血糖调节药
  瑞格列奈 repaglinide
  特点: 快15'起效,1h达峰值
  t1/2 1h
  餐前用药
  应用:
  ii型 老年人
  但18岁以下,75岁以上不用。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