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2015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辅导九
发布时间:2010/7/22 11:23:06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清虚热药
  -
  1、青蒿、地骨皮的性能、功效、应用:
  青蒿:味苦、辛,性寒。主归肝、胆、肾经。本品辛香透散,苦寒清热,但辛不伤阴,寒不伤中,味苦不燥,善清肝胆和血分之热,尤能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治阴虚发热要药。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朋虚发热,劳热骨蒸;感受暑邪,发热头痛口渴;疟疾寒热等证。
  地骨皮:味甘、淡,性寒。主归肺、肝、肾经。功效凉血退蒸,清肺降火。本品甘寒清润,既善于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又善于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并能凉血止血,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常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血热出血证。此外,地骨皮清热之中兼能生津止渴,尚可用治内热消渴。
  2、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
  白薇:功能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银柴胡:功能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功能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3、青蒿的用法与使用注意事项:
  青蒿:入汤剂不宜久煎;或用 品绞汁内服;
  4、青蒿的用法与使用注意事项:
  青蒿: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5、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牡丹皮、地骨皮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皆可用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对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无论有汗、无汗,两者常相配伍同用以增强疗效。其区别点在于: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故热人营血,斑疹吐衄等症,多用牡丹皮。且牡丹皮又能活血散瘀,又常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痈疡肿毒及肠痈腹痛等证。而地骨皮则善于清退虚热,故阴虚发热,阴虚盗汗,骨蒸痨热,多用地骨皮。且地骨皮又能清降肺火,亦常用于肺热咳喘,兼治内热消渴。
  黄连、胡黄连均味苦性寒,皆能清湿热。均可用治湿热泻痢,胡黄连苦寒沉降,功似黄连,善治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火蕴结,多用于湿热泻痢及痔疮肿痛。在缺少黄连的情况下常用胡黄连代替黄连。但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强,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要药,尤善于清中焦湿火郁结,可治湿热为患的多种病证。而且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的力量强,长于清心火、胃火、解热毒,又能兼清肝火。故常用于热盛火炽、高热烦躁,心火亢盛、心烦失眠,痈疽疔毒、皮肤湿疹、耳目肿痛,胃热呕吐、牙痛、消谷善饥,以及肝火犯胃、呕吐吞酸等证。而胡黄连以清退虚热为主,本品质重色黑,沉降下行,主清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火蕴结。胡黄连又能除疳热,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积发热。
  攻下药
  1、大黄、芒硝的性能、功效、应用:
  大黄:大黄味苦,性寒,主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本品苦寒沉降,有较强的泻下通便,泻下荡涤胃肠积滞,泻下泻火泄热的作用,为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的常用要药,尤适用于热结便秘。大黄苦寒沉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止血作用。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常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等出血证;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证(大黄具有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适用于妇女产后瘀阻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瘀血证。);亦治湿热之黄疸、淋证等。
  芒硝:芒硝味咸、苦,性寒,主归胃、大肠、经。芒硝其性降泄,有较强的泻热通便,润下软坚,荡涤胃肠的作用,是治疗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用之品。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多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及痈疮肿痛等。
  2、芦荟、番泻叶的功效:
  芦荟功能泻下,清肝,杀虫;番泻叶功能泻下导滞。
  3、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用量用法:
  大黄:大黄煎服,5-10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祛瘀作用较好,用于瘀血证;大黄炭长于止血,用于出血证。入汤剂以泻下通便,宜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芒硝:芒硝内服,10-15g,用法是冲人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用。外用适量。
  番泻叶:番泻叶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5-9g,宜后下。
  芦荟:芦荟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4、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使用注意:
  大黄: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本品沉降,善于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芒硝: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番泻叶: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妇女月经期忌用。本品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芦荟: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5、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大黄与芒硝,均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主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结;大黄与芒硝外用又能清热消肿,用治痈疮肿毒。二药常相须为用。但大黄味苦性寒沉降,又能清热泻火、止血、解毒,并能活血祛瘀、清泄湿热,故常用治温热病高热神昏,热结便秘;血热妄行之出血证;火邪上炎所致的多种病证;瘀血证及湿热黄疸、淋证等。而芒硝味咸、苦性寒,泻热通便之中,又长于润燥软坚,特别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之证;芒硝外用亦可治咽喉肿痛、口疮、目赤等证。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