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2015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辅导十三
发布时间:2010/7/23 10:20:53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止血药
  点:
  1.止血药的选择使用与配伍方法
  止血药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选择药性相宜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如血热妄行之出血,应选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之品;热性出血属阴虚火旺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应选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若虚寒性出血,应选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之品;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则急须投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此外,对吐血、衄血,因多属气火上逆所致,所以常佐以降气之品;对崩漏、便血之下血,因多属脾气下陷冲任不固
  所致,所以常佐以升举之品。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应用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时,因凉血止血药易凉遏而留瘀,收敛止血药易收涩恋邪而留瘀,所以凡出血兼有瘀血者不宜单独使用。止血药多炒炭用,以增强止血之功。
  具体药物
  要点:
  1.小蓟、地榆、白及、三七、茜草、艾叶的性能、功效、应用:
  小蓟:味苦、甘,性凉。主归心、肝经。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常用治血热之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治尿血、血淋常配伍蒲黄、生地,以凉血止血,配淡竹叶、木通、滑石等清热利尿;治衄血、吐血、咯血,常配伍生地汁、藕汁、大蓟、侧柏叶、白茅根、山桅、丹皮等清热泻火凉血之品。治崩漏下血常配伍生地、白术、益母草等同用。本品亦常用于热毒痈肿,常配伍乳香、明矾等同用。本品还可用治肝炎、高血压等病。
  地榆:味苦、酸,性微寒。本品因其苦寒入血分,故能清降,泄血分之热而为凉血止血要药,因其味兼酸涩,又有收敛止血作用,因其性沉降,故尤宜于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崩漏之证。主归肝、胃、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常用治血热吐血、衄血、便血、血痢、痔血,尤宜于便血、痔血、崩漏,常配伍生地、槐花、黄芩、丹皮、乌梅炭、三七、侧柏炭等同用,以加强滋阴降火凉血止之效。地榆的清热凉血解毒敛疮之功,为外科疮疡,烫伤诸证所常用。
  白及:味苦、甘、涩,性寒。主归肺、胃、肝经。本品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常用治内外诸出血证。多与三七配伍同用,既可加强止血之功,又可避免留瘀之弊。本品治疗咯血,可以单用,研细末冲服,亦可配伍枇杷叶、藕节、阿胶、蛤粉、生地黄等同用;治吐血,无论是实热证还是虚热证,皆可运用本品,常配伍茜草、生地、丹皮、牛膝等治疗实热型之吐血;配伍阿胶、白芷、白敛、黄柏等治疗阴虚型之吐血。白及研末亦治痈肿、烫伤及手足皲裂、肛裂等症,能消肿散结,又能生肌敛疮,不论已溃末溃均可应用,如疮疡初起未溃,常配金银花、连翘、贝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疮疡已溃,久不收口,用本品可生肌敛疮,研粉外用即可。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主归肝、胃经。本品有化瘀而不伤正,止血而不留瘀之特点,药效卓著, 实为血证良药,如用于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
  血、崩漏、紫癜及创伤等。单味内服、外用即可奏效。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主治内外各种出血证。治咳血、吐血、衄血,多配伍白及、藕节、沉香、大黄、茜草、煅龙骨等,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偏热者,常配黄连、蒲公英同用;治尿血、便血多配伍花蕊石,血余炭等;治崩漏、子宫出血多配伍当归、川芎、茜草炭、生地、贯众炭等;治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亦常与乳香、降香、血竭、五倍子等共研细末外用。又用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本品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配活血行气药同用。如与血竭、乳香、没药等同用。现代报道用治冠心病,本品疗效甚好,多以三七为君,常分别配伍瓜蒌、薤白、元胡、薤白、北葶苈、附子、肉桂、黄连等同用。
  茜草:味苦,性寒。主归肝经。功能凉血化瘀止血,通经,对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尤宜。又治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艾叶:味苦、辛,性温。主归肝、脾、肾经。功能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主治虚寒性出血,尤宜于崩漏。又治下焦虚寒、寒客胞宫之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又可治寒性咳喘,本品有散寒止咳,祛痰平喘之功。
  2.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蒲黄的功效、主治病证:
  大蓟: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主治血热之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热毒痈肿,还可用治肝炎、高血压。
  槐花:能凉血止血,清肝火。主治血热吐血、衄血、便血、血痢、痔血,尤宜于便血、痔血。还常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等症。
  白茅根: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治血热出血,如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又治热淋,水肿。
  侧柏叶:功能凉血止血,化痰止咳。治血热出血证;配伍炮姜、艾叶等温经止血药亦可用于虚寒性出血。又治肺热咳嗽有痰。
  蒲黄:功能化瘀止血,利尿,又兼化瘀止痛之功。主治内外出血证、瘀滞痛证及血淋。治瘀滞痛证常与五灵脂配伍同用。
  3.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炮姜的功效:
  仙鹤草:功能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棕榈炭:功能收敛止血。
  血余炭:功能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炮姜:能温经止血
  4.槐花、三七、蒲黄的用法:
  槐花:止血炒炭用;清热泻火生用。
  三七:多研末服;亦可入煎剂;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蒲黄:止血多炒用,散瘀多生用;入煎剂宜布包。外用适量。
  5.白及、三七、蒲黄的使用注意:
  白及:反乌头。
  三七:宜生用,不宜炒炭。
  蒲黄:孕妇忌服。
  6.大蓟与小蓟,三七、茜草与蒲黄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大蓟与小蓟:均味苦、甘,性凉,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均能主治血热之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以及热毒痈肿,常相须为用。两药均具清肝降压之功,可用治肝炎、高血压。但大蓟以治咯血、崩漏为优,解毒散瘀消痈之功较好;小蓟以治尿血、血淋为优。
  三七、茜草与蒲黄:三药皆能化瘀止血,用治多种出血证。但三七性温,茜草性寒,蒲黄性平。三七活血定痛甚好,主治内外各种出血证,又用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为伤科要药。茜草能凉血化瘀止血,通经,对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尤宜。又治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蒲黄能利尿,又兼化瘀止痛之功。可用于瘀滞痛证及血淋。: [NextPage]
  活血化瘀药
  -
  要点:
  1.活血祛瘀药的配伍方法
  应用活血化瘀药,应根据本类药物的不同特点加以选择应用,还需针对形成瘀血的不同病因及病情,随证配伍,以标本兼顾,若寒凝血瘀者,应配温里散寒药;热搏血分,热瘀互结者,则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品;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可配祛风湿药;癥瘕积聚之证,可配软坚散结药;久瘀体虚或因虚而瘀者,当配补益药。应用活血化瘀药治血瘀证时,更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因“气为血帅”、“气滞血亦滞”、“气行则血行”,配伍同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2.活血祛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药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当忌用;阴血亏虚者应慎用,孕妇慎用或忌用,以免引起出血,损伤胎儿、流产或耗伤阴血。
  具体药物
  要点:
  1.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的性能、功效、应用:
  川芎:味辛性温,主归肝、胆、心包经。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能治一切气血瘀滞之证。本品又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诸外风头痛,以及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使用;又为妇科要药,能“下行血海”,活血调经。又能“中开郁结”,治肝郁胁痛,故不论血瘀气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心、胸、胁、腹诸痛及癥瘕积聚均可使用本品。且能“旁通络脉”,可治风湿痹痛以及跌扑损伤等症。
  延胡索:本品味辛、苦性温,主归肝、脾、心经。本品能活血行气止痛,治一切气血瘀滞之痛证,称其“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止痛良药,无论气痛、血痛、寒痛、热痛等何种痛证,皆配伍应用。
  郁金:味辛、苦,性寒。主归肝、胆、心经。功能活血行气止痛,常用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妇女痛经、月经不调属肝郁有热、气滞血瘀者,亦常应用本品;治胸胁损伤、胸闷疼痛,也可选用。郁金又能解郁开窍、清心,治痰蒙心窍、热病昏迷;又能利胆退黄,治肝胆湿热之黄疸、胆石症等;且能凉血,顺气降火,而治气火上逆之出血证。对杂病癫痫、癫狂亦可选用本品。
  丹参:味苦,性微寒,主归心、肝经。为妇科要药,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功能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对血瘀有热者尤宜。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但本品无“四物汤”之养血功效,其用于血虚证是取其祛瘀生新之功。本品又长于活血化瘀,主治血瘀心胸、脘腹疼痛及癥积,风湿痹痛诸证。本品尚可凉血消痈、安神,用治疮疡痈肿及热病烦躁昏迷、杂病心悸失眠等证。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主归肝、心、膀胱经。本品尤多用于妇科经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名。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主治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水肿小便不利及跌打损伤等。且能清热解毒,治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红花:味辛,性温,主归心、肝经。本品长于活血通经,妇科尤为多用。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心腹瘀痛及跌打损伤,血脉闭塞紫肿疼痛;亦常用于斑疹色暗,热郁血瘀者,多选用番红花。红花用量少则和血调血,用量大则可破血。
  桃仁:味苦、甘,性平。有小毒。主归心、肝、大肠经。桃仁活血作用较强,称破血药,且兼有润肠通便之功。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主治血瘀诸证:如妇女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积,心腹瘀痛及跌打损伤。亦常用治肠燥便秘;桃仁又善泄血分之壅滞,可治肺痈、肠痈。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主归肝、肾经。本品性善下行,功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主治瘀血阻滞之妇科经产诸疾、跌打伤痛;肾虚腰痛,久痹腰膝酸痛乏力;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头痛眩晕,吐血,衄血,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阴虚火热上炎之证。
  2.乳香、姜黄、虎杖、鸡血藤、莪术、水蛭的功效、主治病证:
  乳香:功能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主治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及瘀血阻滞诸痛证,如心腹瘀痛,癥瘕积聚及风湿痹痛等。
  姜黄:功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血瘀气滞之心、腹、胸、胁痛,经闭,痛经,产后腹痛及跌打损伤等。姜黄能温通经络,擅治寒痹风湿臂痛
  虎杖:功能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烧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等。
  鸡血藤:功能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血,主治血虚血瘀诸证及风湿痹痛,手足麻木等。
  莪术:功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主治癥瘕积聚、气血瘀滞之心腹瘀痛、经闭、痛经及食积脘腹胀痛。
  水蛭:功能破血逐瘀消癥。主治癥瘕积聚、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等。
  3.没药、三棱、五灵脂、土鳖虫、苏木、自然铜的功效:
  没药:功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三棱:功能破血破气、消积止痛。
  五灵脂:功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土鳖虫:功能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苏木:功能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自然铜:功能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4.延胡索、牛膝、五灵脂的用法:
  延胡索:煎服或研末服,多醋制后用,可提高疗效。
  牛膝:煎服,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五灵脂:煎服,包煎,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5.乳香、没药、丹参、郁金、五灵脂、三棱、莪术的使用注意:
  乳香、没药入药多炒用,因其气浊味苦,易致恶心呕吐,故内服不宜量大多服,胃弱者慎用。
  丹参:丹参反藜芦。
  郁金:郁金有川郁金与广郁金之分,川郁金又称黑郁金、温郁金,功效偏于活血化瘀;广郁金又名黄郁金,功效偏于行气解郁。
  五灵脂:五灵脂畏人参(十九畏),一般不宜同用。
  三棱: 对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莪术: 对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6.川芎与丹参、郁金与姜黄、桃仁与红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川芎与丹参:二药均能活血化瘀,活血调经。用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但川芎性味辛温,兼行气、祛风止痛之功,为“血中气药”,能治一切气血瘀滞之证,又能“上行头目”,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诸外风头痛,以及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而丹参:性味苦性微寒,能凉血消痈、安神。适宜于血瘀有热者。对疮疡痈肿及热病烦躁昏迷、杂病心悸失眠之证亦常使用丹参。
  郁金与姜黄:药物来源与功效相似,块根作郁金,根茎作姜黄,两者均能活血行气止痛,但郁金性寒,而姜黄性温,郁金兼能清心、凉血、利胆;姜黄功能温通经络,擅治寒痹风湿臂痛。
  乳香与没药:均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及瘀滞心腹诸痛,常相须而用。其治疮疡痈肿,肿毒初起配清热解毒药同用,起消肿止痛之功;后期破溃久不收口,可起生肌敛疮之功。但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
  莪术与三棱:性味均辛苦温或平(三棱),均能破血破气、消积止痛,常相须而用,主治癥瘕积聚、气血瘀滞之心腹瘀痛、经闭、痛经及食积腹痛。所不同者,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