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十二指肠悬肌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胆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黑便,以及因出血和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一系列全身改变。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丢失20%以上称上消化道大出血。如有呕血、黑便而无周围循环衰竭者称为显性出血,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无其它表现者称为隐性出血。
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溃疡病。有8种疾病占发病率90%以上: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粘膜糜烂、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溃疡、食管贲门撕裂症、十二指肠糜烂、赘生物。临床也应考虑一些少见病因,以免误诊。现分述如下:
1.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消化系统疾病
① 食管疾病 静脉曲张破裂、炎症、溃疡、癌、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异物及化学损伤等。
② 胃部疾病 炎症、溃疡、肿瘤、胃内结石、胃粘膜脱垂、憩室、胃扭转等。
③ 十二指肠疾病 炎症、溃疡、憩室、肿瘤、重度钩虫病等。
④ 胆管胰腺疾病 胆管蛔虫、结石、炎症、肿瘤和创伤。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此外壶腹周围癌亦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全身性疾病
① 血液病 如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② 急性感染 如败血病、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
③ 尿毒症。
④ 应激性溃疡 见于重度烧伤、脑血管意外等。
⑤ 血管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动脉粥样硬化等。
⑥ 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临床表现
呕血和黑便
一般情况下,幽门以上大量出血常表现为呕血,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但如幽门以上出血量小或出血速度慢,血液全部流入肠内,则亦仅见黑便。幽门以下出血量大、速度快,血液返流入胃,可兼有呕血。
呕出血液的色泽取决于血液在胃内停留的时间。黑便的色泽同样取决于血液在肠道时间的长短。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周围循环衰竭的程度与出血的速度、数量以及机体代偿机能有关。见下表:
临床表现 |
出血量 |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 每日出血量>5ml |
柏油样便 | 每日出血量>50ml~70ml |
呕血 | 胃内储积血量达250ml~300ml |
消化道大出血 | 出血量>1000ml |
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有多种,但随着病情发展,都可转化为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晚期发展为固缩肾。
凡一年以上尿液改变(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慢性肾炎可能,但必须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疾病及继发性肾炎。
④ 常伴高血压心、脑并发症。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