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基质
制备方法
用滴制法
工艺流程: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
冷却液分为两类:(1)脂溶性基质滴丸选用水、不同浓度的醇;(2)水溶性基质滴丸选用石蜡、甲基硅油等。
冷却液选择条件除安全稳定外,应有适宜的相对密度和粘度(略高于或略低于滴丸的相对密度,使滴丸在冷却液中缓缓上浮或下沉,保证成型完好)。
制备要点:选择适宜基质,确定合适的滴管外口径,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滴制液静液压恒定,及时冷凝等。
滴丸剂亦规定了重量差异与溶散时限检查,检查方法与中药丸剂略有差异,溶散时限的要求是:普通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
例:以PEG6000为基质制备滴丸剂时,不能选用的冷凝液是
A.轻质液状石蜡
B.重质液状石蜡
C.二甲基硅油
D.水
E.植物油
答案D
三、小丸
概念:指由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选用适宜的黏合剂或润湿剂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小丸粒径应为0.5~3.5mm。根据需要可制成速释,缓释与控释微丸。
特点:由于在胃肠道的分布面积较大,吸收较快,可以制成速释小丸制剂;可以对小丸进行包衣处理或加入适当的阻滞材料,制成缓释微丸。
制备方法:主要采用沸腾制粒法、喷雾制粒法、包衣锅法、挤出滚圆法、离心抛射法、液中制粒法等方法制备小丸。
关于滴丸和微丸的错误表述是
A.普通滴丸的溶散时限要求是:应在30min内全部溶散
B.包衣滴丸的溶散时限要求是:应在1h内全部溶散
C.可以将微丸制成速释微丸,也可以制成缓释微丸
D.可以用挤出滚圆法、沸腾制粒法、包衣锅法制备微丸
E.微丸的直径应大于3.5mm
E
有关滴丸剂、小丸的错误表述是
A.滴丸剂的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
B.滴丸剂的脂溶性基质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
C.滴丸剂的冷凝液有液体石蜡、甲基硅油
D.灰黄霉素滴丸采用了固体分散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缓释效果
E小丸的粒径应为O.5-3.5mm
D
第五章 栓剂
一、概述
1.栓剂的概念
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
2.栓剂的特点
(1)栓剂应有适宜的硬度和韧性,无刺激性;
(2)引入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应能熔融、软化或溶解,且易与分泌物混合,逐渐释放药物;
(3)栓剂可作为局部治疗,通常将润滑剂、收敛剂、局麻剂、甾体、抗菌药物制成栓剂,起通便、止痛、止痒抗消炎作用。
(4)全身作用的栓剂,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3.栓剂的种类
按其使用腔道不同可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鼻用栓、耳用栓等,其形状与重量各不相同。
4.栓剂的质量要求:
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外形应完整光洁,无刺激性;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储存或使用时变形。
二、栓剂基质
(一)理想基质的要求
1.室温时具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时不致变形或碎裂,在体温下易软化,融化或溶解;
2.与药物混合后不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作用与含量测定;
3.对粘膜无不良影响(刺激、毒性、过敏)。局部作用栓剂应缓慢释药,全身作用栓剂应快速释药;
4.基质性质稳定,贮藏过程中不发生理化性质变化,不易霉变等;
5.具有润湿或乳化性质,能容纳较多的水;
6.适用于热熔法及冷压法制备栓剂;
7.油性基质的酸价应在0.2以下,皂化价应在200~245之间,碘价低于7,熔点与凝固点之差要小。
重点关注项目:
来源及化学组成;熔点;固化点;皂化价;酸价;碘价;水值。[NextPage]
(二)油脂性基质
可可豆脂
(1)天然产物,化学组成为脂肪酸甘油酯,无刺激性,可塑性好,在体温下迅速熔化;
(2)具有多晶型(αββ′γ),加热与冷却速度快结晶转型,熔点降低,故使用时应缓慢加热至2/3的可可豆脂熔化,让余热使其全部熔化,以防止晶型转化,降低熔点;
(3)每100g可可豆脂可吸收20~30g的水分(可可豆脂的水值)。
关于可可豆脂的错误表述是
A.可可豆脂具同质多晶性质
B.β晶型最稳定
C.制备时熔融温度应高于40℃
D.为公认的优良栓剂基质
E.不宜与水合氯醛配伍
答案:C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椰油酯、棕榈酸酯、山苍子油脂
合成脂肪酸酯 硬脂酸丙二醇酯
(三) 水溶性基质
1.甘油明胶:
(1)塞入腔道后可缓慢溶于分泌物中延长药物的疗效。
(2)常用量为水:明胶:甘油=10:20:70;其溶出速度与甘油、明胶、水的用量有关。
(3)易霉变,应加入抑菌剂,不能与鞣酸、重金属盐等配伍。
2.聚乙二醇(PEG):
(1)低熔点基质:PEG1000∶PEG4000(96∶4)
(2)高熔点基质:PEG1000∶PEG4000(75∶25)
(3)为避免刺激性可加入20%的水
(4)不能与银盐、鞣酸、氨替比林、奎宁、水杨酸、乙酰水杨酸、苯佐卡因、氯碘喹啉、磺胺类配伍。水杨酸使其软化,乙酰水杨酸与其形成符合物,巴比妥钠等许多药物可在聚乙二醇中析出。
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
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Myri52)与泊洛沙姆(Poloxamer)188。
常用的油脂性栓剂基质有
A.可可豆脂
B.椰油酯
C.山苍子油酯
D.甘油明胶
E.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
答案:ABC
(四)附加剂
1.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的亲水性;
2.抗氧剂:抗氧化作用;
3.防腐剂:含水性溶液的栓剂的防腐抑菌;
4.硬化剂:加入白蜡、鲸蜡等调节硬度;
5.乳化剂:乳化作用;
6.着色剂:着色;
7.增稠剂:常用氢化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铝等;
8.吸收促进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能促进可可豆脂基质释放药物的物质是
A.鲸蜡醇
B.吐温80
C.羟苯烷酯
D.白蜡
E.叔丁基羟基茴香醚
答案:B
A.尿素
B.鲸蜡醇
C.椰油酯
D.聚乙二醇
E.十二烷基硫酸钠
可增加药物的亲水性 E
可增加栓剂的硬度 B
可促进药物的吸收 A[NextPage]
三、栓剂的作用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一)栓剂的作用及其特点
1.局部作用:通常将润滑剂、收敛剂、局部麻醉剂、甾体、激素以及抗菌药物制成栓剂,可在局部起通便、止痛、止痒、抗菌消炎等作用。例如用于通便的甘油栓和用于治疗阴道炎的洗必泰栓等均为局部作用的栓剂。
2.全身作用:栓剂的全身作用主要是通过直肠给药。栓剂引入直肠的深度愈小(距肛门处约2cm)药物在吸收时不经过肝脏的量愈多,一般为总给药量的50%~75%。此外直肠淋巴系统对药物有很好的吸收。
栓剂作全身治疗与口服制剂比较,有如下特点:
①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
②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可用直肠给药,可免受刺激;
③药物直肠吸收,不象口服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破坏;
④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⑤栓剂的作用时间比一般口服片剂长
⑥对不能或者不愿吞服片、丸及胶囊的病人,尤其是婴儿和儿童可用此法给药;
⑦对伴有呕吐的患者的治疗为一有效途径。
栓剂给药的主要缺点是使用不如口服方便;栓剂生产成本比片剂、胶囊剂高;生产效率低。
以速释为目的的栓剂有:中空栓剂、泡腾栓剂。
以缓释为目的的栓剂有:渗透泵栓剂、微囊栓剂、凝胶栓剂。
即有速释又有缓释部分的双层栓剂。
例:关于全身作用的栓剂作用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A.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
B.栓剂的作用时间一般比口服片剂作用时间长
C.药物直接从直肠吸收比口服受干扰少
D.栓剂插入肛门深部,可完全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
E.适用于不能或不愿口服的患者与儿童
答案D
(二)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用药部位不同,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布。距肛门约2cm处,则50﹪-75﹪的药物不经门肝系统,可避免首过作用。
(2)直肠液的pH值7.4,且无缓冲能力,直肠液的pH是由进入直肠的药物决定的。
(3)直肠内无粪便存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药物在直肠保留时间越长,吸收越完全。
2.药物的理化性质:
(1)溶解度:水溶性大的药物吸收较多, 难溶性的药物可用其溶解度大的盐类或衍生物制成油溶性基质的栓剂。
(2)粒径:混悬型栓剂,药物的粒径小有利于吸收,因此应将药物微粉化。
(3)脂溶性与解离度:脂溶性好、不解离的药物最易吸收;弱酸性药物pKa﹥4.3,弱碱性药物pKa﹤8.5吸收均较快,但弱酸性药物pKa﹤3,弱碱性药物pKa﹥10吸收则慢;而药物的解离度与溶液的pH有关,故降低酸性药物的pH或升高碱性药物的pH均可增加吸收。
3.基质与附加剂
全身作用栓剂,要求药物在腔道内能从基质中迅速释放、扩散、吸收,实验证明,基质的溶解特性与药物相反时,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增加吸收。即水溶性药选择油溶性基质、脂类或脂溶性选择水性基质,释药快,则吸收快。
另外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吸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促进吸收的程度是不同的,如以乙酰水杨酸为模型药,以半合成的脂肪酸酯为基质,分别加入几种表面活性剂制成栓剂,由动物体内生物利用度数据证明,促进吸收的顺序为十二烷基硫酸钠(0.5%)>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0.1%)>司盘80>烟酸乙酯。
1.关于栓剂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制剂
B栓剂可以发挥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C.当基质的溶解特性与药物相反时,有利于药物的释放与吸收
D.栓剂用药时塞得越深越有利于吸收
E.若直肠无粪便存在时,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答案:D
2.有关栓剂的不正确表述是
A.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
B.最常用的是肛门栓和阴道栓
C.直肠吸收比口服吸收的干扰因素多
D.栓剂给药不如口服方便
E.甘油栓和洗必泰栓均为局部作用的栓剂
答案:C 03
3.全身作用的栓剂在直肠中最佳的用药部位在
A.接近直肠上静脉
B.应距肛门口2cm处
C.接近直肠下静脉
D.接近直肠上、中、下静脉
E.接近肛门括约肌
答案:B
4.药物性质影响直肠吸收的正确叙述是
A.脂溶性药物不易吸收
B.解离型药物易吸收
C.pKa小于4.3的弱酸性药物吸收快
D.pKa大于8.5的弱碱性药物一般吸收快
E.混悬型栓剂中药物的吸收与其粒径有关
答案E
|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