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2015年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辅导二
发布时间:2010/8/10 10:10:5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在我国许多本草里都有记载,特别是宋代出现了多种鉴定方法,当时已能用矿物的外形、颜色、比重以及物理、化学方法来鉴别真伪与优劣。如《图经本草》载有“绿矾石”的鉴定方法是:“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目前,矿物药的鉴定,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 外型鉴别
  外形明显的中药,首先应根据矿物的一般性质进行鉴定,除了外形、颜色、质地、气味等检查外,还应注意其硬度、解理、断口、有无磁性及比重等的检查。
  2. 显微鉴别
  以细粒矿物集合体的矿物药可以显微镜帮助鉴定,观察其形状、透明度和颜色等。
  在矿物的显微鉴别中,透明的利用透射偏光显微镜(简称偏光显微镜),不透明的利用反射偏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光学性质和必要的物理常数。这两种显微镜都要求矿物磨片后才能观察。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电磁振动垂直于传播方向。根据振动的特点,可把光分为自然光与偏光。自然光是一切普通光源所发现的光波,如太阳光、灯光等。其振动特点是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各方向上都等振幅地振动。
  如果一束光中,光振动只有一个固定方向,称为偏振光。偏光显微镜鉴定法主要依据矿物以下光学性质:
  当光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各介质的分界面上将产生反射和折射。对折射而言,第一(入射)和第二(折射)介质的特征,可用光波在该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相对折射率表征。故折射率是鉴定透明矿物的可靠常数之一。
  对晶质矿物来说,折射率是受其对称性控制的。即光波在等轴晶系晶体中传播时,虽然发生折射,但其折射率不因光波的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改变;在其他晶系晶体中,其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其折射率也因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沿特殊方向射入者除外)。
  利用偏光显微镜的不同偏光组合(单偏光、正交偏光、正交偏光加聚光)及附件(检板等),观察和测定上述折射率和晶体对称性所表现的光学特征和常数,可用来鉴定和研究晶质矿物药。
  单偏光镜下观测的特征:在单偏光镜下,观测的是矿物的某些外表特征,如形态、解理、颜色、多色性、突起、糙面等。
  正交偏光镜下观测的特征:同时用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个偏光镜,可观测到消光(视域内矿物呈现黑暗)及消光位、干涉色及色级、双晶特征等。
  锥光镜下观测的特征:用正交偏光加上聚光镜的组合来观察干涉图,确定矿物轴性、光性正负;估计光轴角(2V)大小。
  偏光显微镜下鉴定矿物药,是利用薄片和碎屑来进行的。用碎屑时将药材的细小颗粒置于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并且往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滴入水或浸油,即可观察有关光学性质。若利用薄片进行鉴定,就需要专门磨制薄片。
  薄片是将标本用切片机切下一小块(大小一般为2×2cm2;药材薄片多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加大),先把一面磨平,用加拿大树胶把这一平面粘在载玻片(大小为25×42mm2或更大,厚为0.1mm~0.2mm)上;再磨另一面,磨到厚约0.03mm为止。用加拿大树胶把盖玻片(大小为15×15~20×20mm2或更大,厚为0.1~0.2mm)粘在它的表面。因此,薄片是由很薄的矿物药切片、载玻片与盖玻片组成的。矿物切片的顶部和底部都涂有加拿大树胶。
  应当注意,由于磨制薄片用的是金刚砂,无论这种金钢砂多细,薄片表面总会磨出许多沟痕,而不是绝对平滑的表面。有的样品,在磨制薄片时,须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例如松散(土状、多孔状等)的样品,须先将样口浸在加拿大树胶中煮过,加以粘结,然后切磨制成薄片。对于那些溶于水的样品(如大青盐),在研磨时不能用水,制片的全部过程中,可用机油或松节油代替水。
  3. 物理、化学方法鉴别
  一般的理、化分析方法,能对矿物药的成分定性和定量。对外形及粉末无明显特征或剧毒的中药,如玄明粉、信石等尤为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还规定了一些矿物药的含量测定,如雄黄、白矾、芒硝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矿物药的鉴定已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龙骨的成分;用热分析和X射线荧光分析,研究了滑石的成分;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测定龙骨中的元素;用固体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龙骨中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等。
  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谱分析用于矿物的鉴定和研究,能快速、准确地定性和定量。对很细小的胶态矿物还可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这些先进的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但使矿物的成分和含量能很快测定,而且对含有的其他微量元素,特别是有害元素也能进行检测,这对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是十分重要的。
  动物类中药应用概况
  动物类中药在我国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蜜蜂的利用;珍珠、牡蛎的养殖始于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鹿茸、麝香、阿胶、蕲蛇等在我国的应用也有二、三千年之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据近年报道,我国动物药有969味,包括药用动物1564种。这说明我国动物药的种类增长很快,特别是随着海洋药物的发展,它将在种类上、医疗上和植物药一样不断壮大和发展。如斑蝥,早在《神农本草经》上就列为下品,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功能为攻毒、破血、引赤、发泡。通过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其中含有的斑蝥素为抗癌有效成分,临床治疗肝癌和膀胱癌有效。斑蝥素治疗癌症的特点是不仅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而且有刺激骨髓产生白细胞的作用,这是一般抗癌药所不及的。据报道至今我国抗癌的昆虫已达77种。
  动物使用的部位十分广泛,是祖国医药学中宝贵财富的一部分。在临床运用上,有的是用动物的全体,如全蝎、蜈蚣等;有的是用动物体的一部分,如蛤蟆油、鹿角等;有的是用动物的分泌物,如麝香、蟾酥等;有的是用动物的排泄物,如五灵脂、蚕砂等;有的是用动物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如蝉蜕、牛黄等;还有的是动物某一部分的加工品,如阿胶、鹿角胶等。
  动物类中药的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不少药用动物已变野生为人工养殖。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已人工养殖的动物药材有30种左右。如人工养麝、活体取香;鹿的驯化及鹿茸的生产;河蚌的人工育珠;蛤蚧、金钱白花蛇、蕲蛇、全蝎、刺猬、复齿鼯鼠等的养殖;养熊人工引流胆汁等。都已成为商品药材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又成功进行人工培植牛黄工作,由手术育黄发展到用注射法牛体培育牛黄。目前在一般动物饲养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加温饲养、人工饲料配比、疾病防治、麝的杂交及人工受精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1988年第一代经人工受精繁殖的林麝已在我国获得成功。
  应着重指出,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约340种,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各种成药近200种。其中软体动物门的石决明、牡蛎、海螵蛸、珍珠母,脊索动物门的海马、海龙等多为常用中药。从棘皮动物门的刺参中分离出刺参粘多糖,经十多年的临床证明,它具有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作用。海参的活性成分除粘多糖外,主要是海参皂苷类,如海参素A、B(holothurin A,B)等均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特别是抗肿瘤和抗真菌活性。
  通过品种鉴定、理化分析和大量的药效学、临床研究,在扩大新药源、寻找类同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人工牛黄的配制和使用;珍珠层在珍珠、鹅喉羚羊角与羚羊角、人工引流熊胆与天然熊胆、人工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阿胶与新阿胶(猪皮胶)等具有类似作用的药材已为临床所采用。此外,灵猫、麝鼠的养殖和研究,水牛角粉的使用等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项工作不仅开辟了动物药材的商品来源,也有力地保护了多种珍稀濒危的药用动物。
  某些高等动物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有的常与人体中某些物质相似,因而可直接用于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近年从药用动物中发现一些疗效显著的物质,如蝮蛇毒中的抗栓酶已用于脑血管疾患;蟾酥中的脂蟾毒配基(蟾力苏)兼有升压、强心、兴奋呼吸作用,已用于呼吸、循环衰竭和失血性低血压休克;甲壳纲动物及昆虫中含丰富的甲壳质(chitin),可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并有降低胆固醇、降血脂作用;鹿茸中多胺类化合物是刺激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成分;地龙的解热作用与其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中华大蟾蜍的糖蛋白具有强心利尿作用;乌贼中的黑色素,是吲哚-5,6-醌与2-羧基-吲哚-5,6-醌(4:1)的共聚物,有止血作用等等。
  关于动物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近几十年有一定进展,但由于动物药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有很多是大分子化合物,属于生物化学范畴,分离、分析难度都大,研究的人较少,空白很多,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的工作。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