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2015年执业西药师考试专业知识《药理学》辅导八
发布时间:2010/8/10 10:45:26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抗心肌缺血药
  一、心绞痛 ———— 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引起。
  原因—①心肌需氧升高。
  ②冠脉痉挛。
  二. 冠脉循环特点:
  1. 冠脉A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脏,在心肌收缩时受到压迫。
  2. 易发生心内膜下缺血
  ⑴ 在心内膜下层分支成网。
  ⑵ 收缩时→强烈压迫→冠脉血流急剧↓↓
  舒张时→血管压力↓↓→血流急剧↑↑
  故⑶ 收缩期供血少—1/4
  舒张期供血多—3/4
  ⑷ 心率加快→由于心动周期的缩短主要是心室舒张期缩短→故冠脉血流量↓
  三. 决定心肌耗氧量因素
  1. 室壁张力 T=PR
  张力(T)与心室腔内压力(P)和心室半径(R)成正比.
  2. 每分钟射血时间: 心率×每博射血时间
  TTI (张力时间指数)=每分射血时间×左室内压
  射血时间越久,耗氧越多。
  3. 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
  4. 三项乘积:收缩压×心率×左室射血时间
  四. 冠脉流量调节: 取决于冠脉阻力、灌注压、侧枝循环舒张时间。
  心肌耗氧量:
  心肌耗氧量↑→局部氧分压↓→释放各种化学物质,如腺苷、前列腺素、缓激肽等→局部血管扩张→局部血流量↑→血流冲走化学物质→血管收缩
  五. 抗心肌缺血(心绞痛)药作用原理
  1. 减少心肌耗氧 —
  前负荷↓, 后负荷↓, 室壁张力↓, 心率↓, 收缩力↓, 作功↓。
  如硝酸酯类、β-阻断剂、钙拮抗剂
  2.增加心肌供血—扩张冠脉、解除痉挛、促进侧枝循环。 如硝酸酯类
  3. 改善心肌代谢—如β-阻断剂、GIK
  4.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
  临床心绞痛分型:
  1. 劳累型心绞痛—劳累、激动诱发,心率↑, 收缩力↑, 心肌缺O2 最常见。休息或舌下含硝酯甘油后迅速消失。发作3-5分钟。
  2.变异型心绞痛—休息、夜间发作。冠状A痉挛诱发。可能是作梦, 夜间BP↓,或平卧时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等诱发。
  3.不稳定型心绞痛—
  休息、稍费力时,胸痛剧烈、持久、可转为AMI。是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中间状态。AS斑块变化、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诱发。
  二. 硝酸酯类
  包括: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药理作用 高效、速效、经济、方便
  药理作用
  1. 扩张血管平滑肌
  产生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cGMP↑
  →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血管舒张。
  小V扩张→前负荷↓
  ↘回心血量↓→心室容积↓→室壁张力↓→耗氧↓
  小A扩张→后负荷↓
  射血阻抗↓→左心室压力↓→后负荷↓→耗氧↓
  血压略下降,反射性心率↑
  收缩力↑→耗氧↑
  冠脉血管扩张—供血↑
  2. 增加缺血区血流量↑
  心肌耗氧↓→血管阻力↑
  → 缺血区血管已代偿扩张(不敏感)
  非缺血区血管阻力↑(敏感)→收缩
  血液经侧枝循环流向缺血区。
  3. 扩张侧枝血管—供血↑
  4.室壁张力↓LVEDP↓→心内膜下供血改善,使血液从心外膜区域流向心内膜下缺血区
  药动学:
  舌下含服—生物利用度80%,2-5’起效,维持20-30’
  皮肤吸收—免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小量无效。生物利用度8%
  长效:消心痛, 维持45-60’(舌下)
  临床应用:
  1. 缓解心绞痛
  2. 治疗心肌梗塞
  ⑴ 前负荷↓→肺充血↓
  →耗氧↓→缩小梗塞范围
  ⑵ 抗Pt聚集和粘附
  3. 肺A高压(充血性心衰时)↓
  不良反应及防治
  扩血管、面部潮红,心率↑、博动性头痛
  耐受性机理:
  硝酸酯受体中巯基被还原成双硫键,使受体对药物的亲和力↓
  克服:1. 间歇给药
  2. 补充含巯基的药物,如卡托普利、甲硫氨酸。
  β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吲哚洛尔、噻马洛尔、美托洛尔、醋丁洛尔
  ----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BP↓
  药理作用:
  1. 心肌耗氧↓ β1(-)→心率↓, 收缩力↓
  2. 改善缺血区供血
  耗氧↓→非缺血区心肌的血管阻力↑
  缺血区血管不敏感 -- 血流流向缺血区
  3. 心率↓→舒张期延长→血流从心外流入内膜。
  4. 促进氧在组织中与血红蛋白分离→供氧↑
  5. 抑制Pt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6. 脂肪水解酶上的β1(-),FAA↓;脂肪分解↓
  改善缺血区对Gs的摄取,使缺血区的乳酸产生↓
  保护缺血区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临床应用
  1. 抗心绞痛
  冠脉痉挛的变异型不用←β受体(-),α受体占优势致冠脉收缩。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β1受体(-),适用于劳累型、稳定型心绞痛;
  2. 治疗AMI—但有抑制心脏泵血功能的作用。
  3. BP↓,抗心律失常,适合于有高血压的患者。
  但禁用于血脂异常,影响血脂代谢
  4. 合用硝酸酯类:
  心收缩力 心室容积 射血时间 心率
  硝酸酯类 ↑ ↓ ↓ ↑
  普萘洛尔 ↓ ↑ ↑ ↓
  互为对抗弥补,使耗氧↓↓.
  不良反应
  疲劳、抑郁;诱发心衰;
  心率↓—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低血压;
  支气管收缩→肺换气量↓→哮喘忌用CNS↓—忌用抑郁症;
  逐渐减量,
  久用→β受体数量↑(向上调节)
  内源性儿茶酚胺反应↑ ——突然仃药诱发MI或心绞痛
  钙拮抗剂
  硝苯地平nifedipine、 维拉帕米verapamil、
  地尔硫卓Diltiazem、普尼拉明prenylamine
  氨氯地平amlodipine 依拉地平Isradipine
  药理作用:
  1. 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细胞内Ca2+↓
  心收缩力↓心率↓→耗氧↓
  血管平滑肌扩张,BP↓→负荷↓→耗氧↓
  2. Ca2+ 进入N末梢↓,交感N释放NA↓
  3. 扩张冠脉→冠脉流量↑
  4. 保护心肌细胞
  细胞内Ca2+ 超负荷→线粒体含Ca2+ 过多→妨碍ATP的产生→使细胞死亡。
  临床应用:
  1. 治心绞痛
  2. AMI—促进侧枝循环,缩小梗塞区
  维拉帕米—变异型心绞痛,解除冠脉痉挛
  diltiazem—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 都可应用,心率↓
  其它抗心绞痛药:
  吗多明:molsidomine 与硝酸甘油作用相似
  1. 前负荷↓ 后负荷↓
  2. 室壁张力↓
  3. 扩张冠脉,改善心内膜供血
  4. 用于各型心绞痛
  不良反应:头痛、面红、胃肠道不适等。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
  Na + /H +交换抑制药
  特异性减慢心率药
  其他血管扩张药: [NextPage]
  Ca2+通道阻断药
  第三代钙通道阻断药
  1.无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时间长;
  2.阻断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含量,减少细胞内异常代谢产物的产生。
  3.负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肌的耗氧,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4.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
  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硝苯吡啶)
  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输量增加、肾素活性增加,不宜用于高血压伴心肌缺血的病人。有报告短效制剂加重心肌缺血。
  【药动学】 口服后30-60分钟见效,在肝脏氧化代谢。肝
  功能降低者半衰期延长。
  【不良反应】 有恶心、头痛、呕吐、眩晕、潮红、心悸、乏力等,发生率约10% ,可能由于其扩张血管引起。
  氨氯地平 (Amlodipine)
  氨氯地平是新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具有起效慢,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扩血管作用主要表现在外周动脉及冠状动脉,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对心率、房室传导、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可缓慢扩张肾动脉,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能减轻或逆转左室肥厚,适用于治疗高血压。
  可乐定(clonidine、可乐宁、氯压定)
  是二氯苯胺咪唑啉化合物,为咪唑啉受体兴奋剂。
  【药理作用】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肾血管阻力降低,对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影响,抑制胃肠的运动和分泌功能,适用于兼有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作用机制】
  1. 激动延髓孤束核的α2受体
  2. 激动延髓腹外侧咀部的I1-咪唑啉受体
  3.激动突触前膜的α2受体及其邻近的咪唑啉受体,通过负反馈,使NA释放减少。
  4.近端肾小球存在I1-咪唑啉受体,兴奋后引起利钠作用。
  5.中枢镇静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动额叶皮层的和蓝斑核中的α2受体而产生的抑制效应。
  6. 可乐定通过兴奋α2受体,抑制蓝斑核部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过度活动,控制戒断症状.
  【临床应用】
  可用于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口服常用剂量为0.075-0.15mg/次,2次/日。用于重度高血压患者每日剂量为0.3毫克。
  由于可乐定的停药反应多发生在大剂量时,故治疗严重高血压每天用量也不宜大于0.3毫克。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倦怠等。
  2.长期应用可乐定可引起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3. 血压反跳性增高:
  发生在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18-72小时,此时血压迅速升高并超过用药前的血压,患者头疼、恶心、呕吐、面红、失眠、出汗、震颤、心悸等。
  与可乐定相似的中枢降压药
  莫索尼定(moxonidine)
  甲基多巴(Methyldopa)
  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降低动脉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容量和肾素活性:
  哌唑嗪(Prazosin)
  特拉唑嗪(terazosin)
  多沙唑嗪 (doxazosin)
  哌唑嗪(prozosin)
  【药理作用】
  1.阻断α1受体,扩张动脉和静脉。
  2.增加患者血浆的高密度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减少冠脉病变
  3.缓解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排尿困难。
  哌唑嗪适用于各型高血压
  直接扩张血管药
  【药理作用】
  1.松弛动脉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2.扩张血管,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率、心力,CO和心肌耗氧量。
  3.提高血浆肾素活性和水钠潴留
  4.合用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能减少心输出量的增加,预防肺动脉高压。
  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亚硝基铁氰化钠)
  [药理作用]
  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对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影响,血浆肾素活性可增加。
  作用机制:
  分解产生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增加细胞内cGMP,激活依赖于cGMP的蛋白激酶,促进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松驰血管平滑肌。
  【药动学】
  在体内硝普钠分解为氰化物和NO,氰化物被肝脏的硫氰酶代谢为硫氰(SCN),经肾排出。
  当肾功能不全时,排泄时间明显延长,可致氰化物中毒,因此,应监测SCN的浓度。
  【临床应用】
  可用于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
  【不良反应】
  可引起呕吐、头痛、出汗、心悸等。
  使用时间过长,可致硫氰酸盐中毒,产生恶心、耳鸣、肌痉挛,。
  钾通道开放药
  激活ATP调节的钾通道,平滑肌超极化,钙内流减少;
  钠-钙交换增加,钙外流增加;
  结果:细胞内钙离子减少,扩张小动脉, 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降低。
  吡那地尔、米诺地尔
  为强扩张血管药,口服易吸收,
  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与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药合用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能减轻水肿和心率加快的副作用。
  新型抗高血压药
  依前列醇合成促进药-沙克太宁
  肾素抑制药-依那克林
  5-HT受体阻断药-酮色林
  内皮素受体阻断药-波生坦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有效治疗、终生治疗
  保护靶器官
  平稳降压
  个体化治疗
  联合用药
  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1. 根据高血压程度选用药物- 体育活动、低盐等
  2. 个体化治疗 – 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等
  3. 高血压危象及脑病时选用- 硝普钠
  4. 根据并发症选用药物
  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 ———— 可乐定
  高血压合并有精神抑郁症 ——— 不用甲基多巴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脏扩大 — 用氢氯噻嗪、ACEI 等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降低 ———— 用ACEI 、甲基多巴
  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 —————— 不用噻嗪类利尿药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