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诊断
(一) 临床资料 全面而准确的临床资料来源于详尽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
起病方式有鉴别意义,必须加以注意。
热型及伴随症状、腹泻、头痛、黄疸等症状都要从鉴别诊断的角度来加以描述。进行体格检查时不要忽略有诊断意义的体征如疹斑等。
临床检查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病畜进行检查:对一些具有特征临床特征的典型病例意义重大。
(二) 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某些传染病在发病年龄、季节及地区方面有高度选择性,考虑诊断时必须取得有关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
预防接种史和过去病史有助于了解患畜免疫状况,当地或同一群体中传染病发生情况也有助于诊断。
(三) 实验室检查 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病原体的检出和分离
培养可直接确定诊断,而免疫学检查亦可提供重要根据。对许多传染病来说,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一般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中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用途最广。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
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往往升高不明显甚至减少,例如布氏菌病、伤寒及副伤寒等。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通常减少或正常,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嗜酸粒细胞减少则常见于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 尿常规检查有助于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大便常规检查有助于感染性腹泻的诊断。
3、生化检查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传染病的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1)发热 发热可以由感染性的原因,也可以由非感染性 (如肿瘤、风湿性疾病、血液病)原因所引起。
在感染性发热中,急性传染病占重要地位。传染病的发热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a.体温上升期 体温可骤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见于疟疾、登革热等,亦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见于伤寨、副伤寒等。b.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至数周。c.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如在伤寒、副伤寒,亦可在一天之内降至正常,如败血症,此时多伴有大量出汗。
热型是传染病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常见热型有,1.稽留热24h体温相差不超过l℃,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2.弛张热,24h体温相差超过l℃,但最低点未达正常,见于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等。3.间歇热,24h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为败血症型热。4.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布氏菌病等;在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5.马鞍热,发热数日,退热1日,又再发热数日,见于登革热。
2) 皮疹 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皮疹,称为发疹性传染病。如水痘、风疹、天花、猩红热。
3) 毒血症状 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疼痛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等表现,有时还可引起肝、肾损害,表现为肝、肾功能的改变。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 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可出现充血、增生等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