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许多传染病 (如霍乱、伤寒)都是先认识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然后认识其病原体的。
2、有传染性 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能排出体外并污染环境。传染病病畜(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当固定,可作为隔离病畜的依据之一。
3、有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各种特征。
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
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性、流行和大流行之分。a.散发性发病是指某传染病在某地近年来发病率的一般水平,当其发病率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水平时称为b.流行 ;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c.大流行;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称为d.暴发流行。
传染病发病率在时间上、空间上、不同畜(人)群(年龄、性别、)中的分布,也是流行病学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 动物、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保护性免疫可通过抗体 (抗毒素、中和抗体等)检测而获知。感染后免疫属于自动免疫,通过抗体转移而获得的免疫居于被动免疫。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如麻疹、乙型脑炎等)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最长,往往保持终身,但有例外 (如流感)。细菌、螺旋体等,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仅为数月至数年,也有例外 (如伤寒)
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期,称为潜伏期。
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并呈常态分布。
潜伏期通常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潜伏期的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的量成反比。细菌性毒素性食物中毒,毒素在食物中已预先生成,则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狂犬病的潜伏期取决于病毒进入体内部位(伤口),与伤口至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成正比。
2)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在前驱期中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不振等,为许多传染病所共有,一般持续1-3d。起病急骤者,则无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急性传染病患者渡过前驱期后,在某些传染病 (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中,大部分患者随即转入恢复期,临床上称为顿挫型 ,仅少部分转入症状明显期。某些传染病 (如麻疹)患者则绝大多数转入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持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都获得充分表达,如破伤风、猪丹毒等。
4)恢复期 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畜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
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病原体还未完全清除许多患者的传染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食欲和体力均逐渐恢复,血清中的抗体效价逐渐上升至最高水平。
5)复发与再燃 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己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病。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称为再燃。
6)后遗症 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复常者称为后遗症,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等。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