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
一、血药浓度与药物的疗效
用药后疗效因人而异的反应就是用药个体差异。药物治疗作用的强弱与维持时间的长短,理论上取决于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浓度。一般血浆中活性药物浓度可间接地作为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指标。
药物的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尽管在用药剂量上不同的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产生相同药理作用时的血药浓度却极为相近。因此将血药浓度作为一个指标来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生理因素
⑴ 年龄
新生儿:口服药物吸收较成人慢;局部外用药物吸收较成人快;药物在脑脊液中分布较多;半衰期延长。
老年人:某些药物的代谢、排泄减慢,半衰期延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常规剂量也出现毒性反应。
⑵ 性别:女性较男性敏感
⑶ 肥胖:Vd增大,半衰期延长
⑷ 遗传: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家族对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整个过程均可存在一定差异。
2.病理因素
⑴ 肝功能损害
⑵ 肾功能损害
⑶ 心脏疾病
⑷ 胃肠疾病
⑸ 其他
3.药物因素:
⑴ 制剂因素
⑵ 药物的相互作用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质量;新药研制及老药剂型改进; 掌握受试者的依从性
四、需要监测的药物
1 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
⑴ 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⑵ 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⑶ 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⑷ 需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⑸ 需要合并使用多种药物
⑹ 采用非常规给药方案的药物
⑺ 怀疑用药剂量不足或药物中毒
⑻ 特殊人群用药
2 监测所需的主要条件和方法
监测所需的主要条件
常用于血药浓度测定的几种方法
临床常需要TDM的药物
第二节 给药个体化
一、什么是给药个体化
给药个体化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量身订制。
二、给药个体化的步骤
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途径,确定初始给药方案,病人按初始给药方案用药后,在随时观察临床效果的同时,按一定时间采取血样标本,测定血药浓度,处理数据,求出动力学参数,制订调整后的给药方案,用于病人。根据具体情况,可重复上述过程,反复调整给药方案。
二、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方法
比例法;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重复一点法;血清肌酐法;Bayesian反馈法[NextPage]
三、个体化给药的原则
1 肝功能受损患者的个体化给药
⑴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⑵ 治疗必需,则应减小剂量,延长给药间隔,不要长期服用
⑶ 随时注意监测和观察
⑷ 要注意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嗜好,不要轻信流医的广告宣传
2 肾功能受损患者的个体化给药
⑴ 了解患者
⑵ 了解药物
⑶ 定期化验
⑷ 综合考虑肝肾功能
3 用遗传药理学指导个体化给药
第九章 药品的临床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 药品临床评价的两个阶段
1药品临床评价的分期
I期临床试验
II期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
IV期临床试验
2上市前药物临床评价的局限性
病例数目少
观察时间短
对象有局限
考察不全面
管理有漏洞
3上市后药品临床再评价的必要性
|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