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阴阳学说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0/9/16 15:39:23 来源:www.xue.net 编辑:城市总裁吧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体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上半身
背部
肢体外侧
体表
心肺
心阳
下半身
腹部
肢体内侧
体内
血津液
肝脾肾
心阴

阳中之阳
阳中之阴
阴中之阳
阴中之至阴
阴中之阴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以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则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无论疾病的病理变化如何复杂,都不外乎阴阳失调,主要表现为偏胜偏衰。

  1.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胜则热:一般是指阳邪致病,是阳的绝对亢盛,阳偏胜必然要导致伤阴。

  阴胜则寒:一般是指阴邪致病,是阴的绝对偏盛,阴偏胜必然要导致阳衰。

  2.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虚则寒:是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

  阴虚则热:是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

  3.阴阳俱损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

  阳损及阴: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

  4.阴阳转化

  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现象,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即指此而言。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