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资料精选27
发布时间:2010/9/7 11:59:57 来源:www.xue.net 编辑:城市总裁吧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重点内容:

  1.药物的体内过程

  (1)药物吸收及影响因素。

  (2)药物分布及影响因素。

  (3)药物代谢过程、药物代谢的结果、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剂及抑制剂。

  (4)药物排泄途径、药物排泄的临床意义。

  2.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清除率、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定量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常借助数学的方法,根据体内药量和时间数据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

  可根据药动学参数,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被动转运

  药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特点:

  (1)转运的主要动力:膜两侧的浓度差。当膜两侧浓度相等时,转运即达到动态平衡。

  (2)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药物之间没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是按这种方式进行的。

  简单扩散(脂溶扩散)

  影响因素:

  理化特性(极性、脂溶性、解离度、pH、分子量)

  ①脂溶性:药物油/水分配系数。愈大,在脂质层的浓度愈高,跨膜转运愈快。

  ②脂溶性与药物解离度有关:

  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有机化合物,在溶液中以非解离型和解离型存在。

  非解离型的药物:脂溶性高,能跨膜转运,浓度差仅对非解离型药物而言。

  解离型药物:脂溶性低,不能通过脂质膜。

  离子型药--离子障(iontrapping)

  分子(不解离)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膜 。

  离子(解离)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膜。

  分子越多,通过膜的药物越多

  分子越少,通过膜的药物越少

  药物在体液的解离程度取决于:

  ⅰ、解离常数。

  ⅱ、环境的pH值。

  可用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计算:

[NextPage]

  说明:

  1)当pH-pKa=0时,在体液中解离型和非解离型药物各占一半(50%)。

  即:当一个药物在等于它的pKa的pH环境中,它的总量的一半呈非解离型。

  2)当体液的pH值发生微小的变化时,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有显著影响。

  意义:

  (1)了解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难易。

  (2)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3)改变体液的pH,以改变药物的解离度,以达到加速药物转运之目的。

  转运规律(膜两侧的pH不同)

  1.转运情况

  弱酸性药物易由酸侧移向碱侧,

  弱碱性药物易由碱侧移向酸侧。

  2.扩散平衡后

  弱酸性药物在碱侧的浓度大于酸侧,

  弱碱性药物在酸侧的浓度大于碱侧。

  临床意义:

  1.弱酸性药物易自胃吸收,

  弱碱性药物易自肠吸收。

  2.弱酸性药物在C外液的浓度高于C内液

  弱碱性药物在C内液的浓度高于C外液

  3.碱化尿液,可使弱酸性药物解离型增多,易自体内排出。

  2.滤过

  定义:药物分子粒径小于膜孔的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由高压侧被携带到低压侧的过程。

  影响因素:

  (1)药物分子结构、大小:分子量小于l00、直径小于0.4nm、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等水溶性药物可通过细胞膜亲水膜孔扩散,如水、乙醇、尿素等。

  (2)是有外力促进的扩散,如药物经肾小球滤过。

  (3)一般扩散速率与该药物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

  (二)载体介导的转运 :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1.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需依赖细胞膜内特异性载体转运,如 5-氟脲嘧啶、甲基多巴等

  特点:

  Ä 逆浓度梯度

  Ä 需要载体,耗能

  Ä 饱和性

  Ä 竞争性

  2.易化扩散

  需特异性载体

  如:Glucose, Iron, 5-fluorouracil, calcium, lead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