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2015年10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11)
发布时间:2011/10/8 16:27:4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第四节 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效应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或第一印象,首次交往时所形成的对对方的看法,总是最鲜明、最牢固,并影响着以后交往的深度。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

  二、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晕轮效应是指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三、心理定势现象

  心理定势是指对某个人或某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认为老年人必定保守,年轻人办事一定不牢靠;北方人身材高大,豪爽,南方人身材瘦小,精明能干。国籍、民族等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迅速认识自己不熟悉的人,可以依据该人的各种表明特征和线索,进行类型化推理,对其做概括化了解。很可能不符合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就可能产生偏见,对他人造成误判。

  四、制约现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条件反射效应。巴普洛夫的狗的实验,条件反射的建立。把爱发脾气视为顽固者,把脾气温和视为耳根子软,把青少年与异性接近认为是早恋

  五、其他影响因素

  线索偏差:人们由于他人言行不一、其真实意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医托、碰瓷、钓鱼等。

  迷信心理:有人把长相和人格错误的关联起来。

  情绪:激情容易感情用事

  投射:以己度人的偏见,个体把自己的特点转移到他人身上。

  积极性偏差:过分乐观,以主观善良的愿望看待一切。

  后视偏差: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现象产生的偏差

  自我中心偏差:一个人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产生的偏差。

  名人效应:依赖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而产生的偏差。

  自己人效应: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而产生的偏差。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