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财会金融 >> 会计职称 >> 正文
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基础讲义:第七章财务报告(6)
发布时间:2011/11/10 18:42:19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l00%
  (1)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3)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获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例题32·计算分析题】计算20×7年和20×8年资产负债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7年
  20×8年
  负债合计
  32 514 000
  30 400 740
  资产总计
  84 014 000
  84 521 690
  资产负债率
  32 514 000/84 014 000×100%=38.70%
  30 400 740/84 521 690×100%=35.97%
  该公司20×8年年初和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均不高,说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这样有助于增强债权人对公司出借资金的信心。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称资本负债率。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l00%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所以,企业在评价产权比率适度与否时,应从获利能力与增强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即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产权比率。
  【例题33·计算分析题】计算20×7年和20×8年产权比率
  www.Examw.CoM
  『正确答案』
  项目
  20×7年
  20×8年
  负债合计
  32 514 000
  30 400 740
  资产总计
  84 014 000
  84 521 690
  所有者权益总计
  51 500 000
  54 120 950
  产权比率
  32 514 000/51 500 000×100%=63.13%
  30 400 740/54 120 950×100%=56.17%
  该公司20×8年年初和年末的产权比率均不高,同资产负债率的计算结果可相互印证,说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较高。
  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NextPage]

  考点二: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一)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本章下同)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期(天数)=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

  其中: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公式中的应收账款包括会计核算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在内;

  ②如果应收账款余额的波动性较大,应尽可能使用更详尽的计算资料,如按每月的应收账款余额来计算其平均占用额。

  ③分子、分母的数据应注意时间的对应性。

  【例题34·计算分析题】计算20×7年和20×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6年

  20×7年

  20×8年

  营业收入

  10 400 000

  12 500 000

  应收账款年末余额

  5 003 000

  6 451 000(应收票据2 460 000+应收账款3 991 000)

  7 325 000(应收票据343 000+应收账款6 982 000)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5 003 000+6 451 000)÷2=5 727 000

  (6 451 000+7 325 000)÷2=6 888 000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10 400 000/5 727 000=1.82

  12 500 000/6 888 000=1.8l

  应收账款周转期(天)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

  5 727 000×360/10 400 000=198.24

  6 888 000×360/12 500 000=198.37

  以上结果表明,该公司20×7年及20×8年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均较低,同时该公司20×8年度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20×7年度略微降低。这说明公司的运营能力进一步恶化。

  (2)存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或销售成本,本章下同)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期(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成本

  其中:

  平均存货余额=(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①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变现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②在分析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是否一致。

  【例题35·计算分析题】计算20×7年和20×8年存货周转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6年

  20×7年

  20×8年

  营业成本

  6 500 000

  7 500 000

  存货年末余额

  24 000 000

  25 800 000

  25 827 000

  平均存货余额

  (24 000 000+25 800 000)÷2=24 900 000

  (25 800 000+25 827 000)÷2=25 813 500

  存货周转率(次)

  =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6 500 000/24 900 000=0.26

  7 500 000/25 813 500=0.29

  存货周转期(天)

  =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成本

  24 900 000×360/6 500 000=1 379.08

  25 813 500×360/7 500 000=1 239.05

  或=360/0.26=1384.62

  或360/0.29=1241.38

  由此可见,该公司20×7年及20×8年度存货周转率均非常低,这反映出存货管理效率很低。但20×8年度存货周转率比20×7年度有所加快,存货周转次数由0.26次增为0.29次,周转天数由1 379.08降为1 239.05天,其原因可能与20×8年营业成本的增长有关。

  (3)流动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其中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从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来看,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所占用的时间越短。 [NextPage]

  【例题36·计算分析题】计算20×7年和20×8年流动资产周转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6年

  20×7年

  20×8年

  营业收入

  10 400 000

  12 500 000

  流动资产年末总额

  49 300 000

  50 514 000

  48 756 690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49 300 000+ 50 514 000) ÷2=49 907 000

  (48 756 690+50 514 000)÷2=49 635 345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10 400 000/49 907 000=0.21

  12 500 000/49 635 345=0.25

  流动资产周转期(天)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49 907 000×360/10 400 000

  =1 727.55

  49 635 345×360/12 500 000

  =1 429.40

  由此可见,该公司20×7年及20×8年度流动资产周转率均非常低,这反映出流动资产管理效率很低。但20x8年度流动资产周转率比20×7年度有所加快,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0.21次增为0. 25次,周转天数由1 727.55降为1 429.40天,其原因可能与20×8年营业收入的增长有关。

  2.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其中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已计提减值准备(注意:这里的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运营能力不强。

  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因计提折旧的影响其净值在不断地减少,以及因更新重置其净值突然增加的影响。同时,由于折旧方法的不同,可能影响其可比性。故在分析时,一定要剔除掉这些不可比因素。

  【例题37·计算分析题】计算20×7年和20×8年固定资产周转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6年

  20×7年

  20×8年

  营业收入

  10 400 000

  12 500 000

  固定资产年末净值

  6 800 000

  8 000 000

  19 010 000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6 800 000+8 000 000)÷2=7 400 000

  (8 000 000+19 010 000)÷2=13 505 000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

  =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10 400 000/7 400 000=1.41

  12 500 000/13 505 000=0.93

  固定资产周转期(天)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7 400 000×360/10 400 000= 256.15

  13 505 000×360/12 500 000= 388.94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公司20×8年度固定资产周转率比20×7年度有所延缓,固定资产周转次数由1.41次降为0.93次,周转天数由256.15天升为388.94天,其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增加幅度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所引起的。这表明公司的运营能力有所降低。

  3.总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 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其中: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比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 [NextPage]

  【例题38·计算分析题】计算20×7年和20×8年总资产周转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6年

  20×7年

  20×8年

  营业收入

  10 400 000

  12 500 000

  资产年末总值

  75 600 000

  84 014 000

  84 521 690

  平均资产总值

  (75 600 000+84 014 000)÷2=79 807 000

  (84 014 000+84 521 690)÷2=84 267 845

  总资产周转率(次)

  =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 400 000/79 807 000=0.13

  12 500 000/84 267 845=0.15

  总资产周转期(天)

  =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79 807 000×360/10 400 000=2 762.55

  84 267 845×360/12 500 000=2 426.91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公司20×8年度总资产周转率比20×7年度略有加快。这是因为该公司存货平均余额的增长程度[例题35;(25 813 500-24 900 000)/24 900 000=3.67%]虽远低于营业收入的增值程度(例题34;(12 500 000-10 400 000)/ 10 400 000 =20.19%),但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增长程度((13 505 000-7 400 000)/ 7 400 000)=82.5%)却以更大幅度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值程度,所以总资产的利用效果难以大幅提高。 [NextPage]

  考点三:获利能力指标

  可以按照会计基本要素设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四项指标,藉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获利能力及资本保值增值情况。此外,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获利能力指标还有每股股利和每股净资产等。

  (一)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l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例题39·计算分析题】计算营业利润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7年

  20×8年

  营业利润

  2 751 000

  3 215 000

  营业收入

  10 400 000

  12 500 000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l00%

  2 751 000/ 10 400 000=26.45%

  3 215 000/ 12 500 000=25.72%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公司20×8年度营业利润率比20×7年度略有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从利润表来看,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种形式。而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的来源有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资产使用权让渡收入等。因此,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等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此外,通过考察营业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者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l00%

  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l00%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获利能力越强。

  同利润一样,成本费用的口径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主营业务成本、营业成本等。在评价成本费用开支效果时,应当注意成本费用与利润之间在计算层次和口径上的对应关系。[NextPage]

  【例题40·计算分析题】计算成本费用利润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7年

  20×8年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6 500 000

  19 000

  150 000

  690 000

  235 000

  280 000

  7 500 000

  20 000

  200 000

  971 000

  300 000

  309 000

  成本费用总额

  7 874 000

  9 300 000

  利润总额

  3 020 000

  3 494 600

  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3 020 000/7 874 000=38.35%

  3 494 600/ 9 300 000=37.58%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公司20x8年度成本费用利润率比20x7年度有所下降,公司应当深入检查导致成本费用上升的因素,改进有关工作,以便扭转效益指标下降的状况。

  (三)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l00%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企业还可以将该指标与市场资本利率进行比较,如果前者较后者大,则说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适当举债经营,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例题41·计算分析题】计算总资产报酬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6年

  20×7年

  20×8年

  利润总额

  3 020 000

  3 494 600

  利息支出

  235 000

  300 000

  息税前利润总额

  3 255 000

  3 794 600

  资产年末总额

  75 600 000

  84 014 000

  84 521 690

  平均资产总额

  (75 600 000+84 014 000)÷2=79 807 000

  (84 014 000+84 521 690)÷2=84 267 845

  总资产报酬率

  =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l00%

  3 255 000/79 807 000=4.08%

  3 794 600/84 267 845=4.50%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公司20×8年度综合利用效率略微高于20×7年度,说明公司资产的使用情况、增产节约工作等情况有略微改进。 [NextPage]

  (四)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l00%

  其中

  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例题42·计算分析题】计算净资产收益率

  『正确答案』

  项目

  20×6年

  20×7年

  20×8年

  净利润

  2 023 400

  2 620 950

  年末净资产额

  49 476 600

  51 500 000

  54 120 950

  平均净资产

  (49 476 600+51 500 000)÷2

  =50 488 300

  (51 500 000+54 120 950) ÷2

  =52 810 475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l00%

  2 023 400/50 488 300=4.01%

  4.96%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公司20×8年度净资产收益率略微高于20×7年度,这是由于该公司净利润的增长高于所有者权益的增长所引起的,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求得,该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2 620 950-2 023 400)÷2 023 400×100%=29.53%,而其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为(52 810 475-50 488 300)÷50 488 300×100%=4.60%。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