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安装》第二章工程构造(11)
发布时间:2011/11/15 9:11:5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三、墙与框架结构
在一般砖混结构房屋中,墙体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墙体的重量占建筑物总重量的40%~45%,墙的造价占全部建筑造价的30%~40%。在其他类型的建筑中,墙体可能是承重构件,也可能是围护构件,但它所占的造价比重也较大。
(一)墙的类型
墙在建筑物中主要起承重、围护及分隔作用,按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受力情况、所用材料和构造方式不同可分不同类型。
根据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外墙、横墙和纵墙;按受力不同,墙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建筑物内部只起分隔作用的非承重墙称隔墙。
按所用材料,有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以及各种天然的、人工的或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墙、板材墙等。按构造方式不同,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3种类型。实体墙是由一种材料构成,如普通砖墙、砌块墙;空体墙也是一种材料构成,但墙内留有空格,如空斗墙、空气间层墙等;组合墙则是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墙。
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针,力求降低造价。在工业城市中,应充分利用工业废料。
(二)墙体构造
1.墙体材料、砌筑方式和尺度
(1)砖墙材料。砖墙是用砂浆将砖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①砖。普通砖是指孔洞率小于15%的砖,空心砖是指孔洞率大于等于15%的砖。我国普通砖尺寸为240mm×115mm×53mm,如包括灰缝,其长、宽、厚之比为4:2:1,即一个砖长等于两个砖宽加灰缝(115×2+10),或等于4个砖厚加灰缝(53×4+9.3×3)
空心砖尺寸分两种:一种是符合现行模数制,如90mm×90mm×190mm、90mm× 190mm×190mm、190mm×190mm×190mm等;第二种是符合现行普通砖模数,如240mm×115mm×90mm、240×180m×115mm等。
②砂浆。砂浆按其成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混合砂浆等。水泥砂浆属水硬性材料,强度高,适合砌筑处于潮湿环境下的砌体。石灰砂浆属气硬性材料,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的建筑地面上的砌体。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膏、砂和水拌和而成,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较好,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砌体。
(2)砖墙组砌方式。砖墙的组砌方式是指砖在墙内的排列方式。为了保证砌块间的有效连接,砖墙的砌筑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上下错缝不小于60mm,避免出现垂直通缝。
①实心砖墙的组砌方法。实心砖墙的组砌方式有: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式、十字式、全顺式、两平一侧式。一顺一丁式的特点是整体性好,但墙体交接处砍砖较多;多顺一丁式,墙体整体性较好,外形美观,常用于清水砖墙;全顺式只适用于半砖厚墙体,两平一侧式只适用于180mm厚墙体。
②空心砖墙的组砌方法。空心墙的组砌方式分为有眠和无眠两种。其中有眠空心墙常见的有:一斗一眠、二斗一眠、三斗一眠。
(3)砖墙尺度。
1)墙厚。标准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用砖块的长、宽、高作为砖墒厚度的基数,在错缝或墙厚超过砖块时,均按灰缝1omm进行组砌。从尺寸上可以看出,它以砖厚加灰缝、砖宽加灰缝后与砖长形成1:2:4的比例为其基本特征,组砌灵活。砖墙厚度有120mm(半砖)、240mm(一砖)、370mm(一砖半)、490mm(两砖)、620mm(两砖半)等。有时为节省材料,砌体中有些砖砌体,构成180mm等按1/4砖厚进位的墙体。
2)砖墙洞口与墙段尺寸:
①洞口尺寸。砖墙洞口主要是指门窗洞口,其尺寸应按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制定,这样可减少门窗规格,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国家及各地区的门窗通用图集都是按照扩大模数3M的倍数,因此一般门窗洞1:1宽、高的尺寸采用300mm的倍数,但是在1000mm以内的小洞口可采用基本模数1OOmm的倍数。
②墙段尺寸。墙段尺寸是指窗间墙、转角墙等部位墙体的长度。墙段由砖块和灰缝组成,普通黏土砖最小单位为115mm砖宽加上1Omm灰缝,共计125mm,并以此为砖的组合模数。按此砖模数的墙段尺寸有:240、370、490、620、740、870、990、1120、1240(mm)等数列。
2.墙体构造组成
为了保证砖墙的耐久性和墙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构造处理。砖墙的细部构造主要包括:
(1)防潮层。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和勒脚部位的地面水影响墙身。它的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当室内地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墙身防潮层一般有卷材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和钢筋混凝土防潮层等。
(2)勒脚。勒脚是指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近的部分。它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落的雨水对墙面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同时,还有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勒脚经常采用抹水泥砂浆、水刷石,或在勒脚部位将墙体加厚,或用坚固材料来砌,如石块、天然石板、人造板贴面。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也可以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3)散水和明沟。为了防止地表水对建筑基础的侵蚀,在建筑物的四周地面上设置明沟或散水。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应同时设置明沟和散水。明沟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外墙与明沟之间应做散水,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为3%~5%。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可只设置散水。明沟和散水可用混凝土现浇,也可用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嵌缝,以防渗水。
(4)窗台。窗洞口的下部应设置窗台。窗台根据窗子的安装位置可形成内窗台和外窗台。外窗台是防止在窗洞底部积水后流向室内。内窗台则是为了排除窗上的凝结水,以保护室内墙面。外墙台有砖窗窗台和混凝土窗台做法,砖窗台有平砌挑砖和立砌挑砖两种做法。表面可抹1:3水泥砂浆,并应有10%左右的坡度,挑出尺寸大多为60mm.混凝土窗台一般是现场浇制而成。内窗台的做法也有两种:水泥砂浆窗台,一般是在窗台上表面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并以突出墙面50mm为好;窗台板,对于装修要求高的房间,一般均采用窗台板。外窗台外挑部分应做滴水,滴水可做成水槽或鹰嘴形,窗框与窗台交接缝处不能渗水,以防窗框受潮腐烂。
(5)过梁。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他构件(楼层、屋顶等)传来的荷载,它的部分自重可以直接传给洞口两侧墙体,而不由过梁承受。
过梁可直接用砖砌筑,也可用木材、型钢和钢筋混凝土制作。砖砌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采用得最为广泛。
(6)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内纵墙和主要横墙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内的连续封闭梁。
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增加墙体稳定,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并防止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在抗震设防地区,设置圈梁是减轻震害的重要构造措施。
圈梁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砖圈梁两种。钢筋砖圈多用于非抗震区,结合钢筋过梁沿外墙形成,钢筋混凝土圈梁其宽度一般同墙厚,对墙厚较大的墙体可做到墙厚的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尺寸为180mm、240mm.圈梁的数量与抗震设防等级和墙体的布置有关,一般情况下,檐口和基础处必须设置,其余楼层的设置可根据要求采用隔层设置和层层设置。圈梁宜设在楼板标高处,尽量与楼板结构连成整体,也可设在门窗洞口上部,兼起过梁作用。
当圈梁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梁,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2倍,但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