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造价工程师《技术与计量安装》第二章工程构造(15)
发布时间:2011/11/15 9:14:12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4.隔墙
隔墙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由于隔墙不承受任何外来荷载,且本身的重量还要由楼板或墙下小梁来承受,因此设计应使隔墙自重轻、厚度薄、便于安装和拆卸,有一定的隔声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满足特殊使用部位(如厨房、卫生间等)的防火、防水、防潮等要求。
隔墙的类型很多,按其构造方式可分为轻骨架隔墙、块材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
(1)块材隔墙。块材隔墙是用普通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块材砌筑而成的,常用的有普通砖隔墙和砌块隔墙。普通砖隔墙一般采用半砖(120mm)隔墙。半砖隔墙用普通砖顺砌,砌筑砂浆宜大于M2.5.在墙体高度超过5m时应加固,一般沿高度每隔0.5m砌入Φ4mm钢筋2根,或每隔1.2~2.5m设一道30~50mm厚的水泥砂浆层,内放2根Φ6mm钢筋。顶部与楼板相接处用立砖斜砌,填塞墙与楼板间的空隙。隔墙上有门时,要预埋铁件或将带有木楔的混凝土预制块砌入隔墙中以固定门框。半砖隔墙坚固耐久,有一定的隔声能力,但自重大、湿作业多,施工繁琐。
为了减少隔墙的重量,可采用质轻块大的各种砌块,目前最常用的是加气混凝土块、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水泥炉渣空心砖等砌筑的隔墙。隔墙厚度由砌块尺寸而定,一般为90~120mm.砌块大多具有质轻、孔隙率大、隔热性能好等优点,但吸水性强。因此,砌筑时应在墙下先砌3~5皮黏土砖。
砌块隔墙厚度较薄,也需采取加强稳定性措施,其方法与砖隔墙类似。
(2)轻骨架隔墙。轻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由于是先立墙筋(骨架)后再做面层,因而又称为立筋式隔墙。
①骨架。常用的骨架有木骨架和轻钢骨架。近年来,为节约木材和钢材,出现了不少采用工业废料和地方材料及轻金属制成的骨架,如石棉水泥骨架、浇筑石膏骨架、水泥刨花骨架、轻钢和铝合金骨架等。
木骨架由上槛、下槛、墙筋、斜撑及横档组成,上、下槛及墙筋断面尺寸为45~50mm×70~1OOmm,斜撑与横档断面相同或略小些,墙筋间距常用400mm.横档间距可与墙筋相同,也可适当放大。
轻钢骨架是由各种形式的薄壁型钢制成,其主要优点是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整体性好、易于加工和大批量生产,还可根据需要拆卸和组装。常用的薄壁型钢有0.8~1mm厚槽钢和工字钢。
②面层。轻骨架隔墙的面层常用人造板材面层。人造板材面层可用木骨架或轻钢骨架。
人造板材面层钢骨架隔墙的面板多为人造面板,如胶合板、纤维板、石膏板、塑料板等。胶合板是用阔叶树或松木经旋切、胶合等多种工序制成,硬质纤维板是用碎木加工而成的,石膏板是用一、二级建筑石膏加入适量纤维、黏结剂、发泡剂等经辊压等工序制成。胶合板、硬质纤维板等以木材为原料的板材多用木骨架,石膏面板多用石膏或轻钢骨架。
人造板与骨架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在骨架的两面或一面,用压条压缝或不用压条压缝即贴面式;另一种是将板材置于骨架中间,四周用压条固定,称为镶板式。
人造板在骨架上的固定方法有钉、粘、卡三种。采用轻钢骨架时,往往用骨架上的舌片或特制的夹具将面板卡到轻钢骨架上。4这种做法简便、迅速,有利于隔墙的组装和拆卸。
(3)板材隔墙。板材隔墙是指单板高度相当房间净高,面积较大,且不依赖骨架,直接装配而成的隔墙。目前,采用的大多为条板,如加气混凝土条板、石膏条板、碳化石灰板、蜂窝纸板、水泥刨花板等。
①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加气混凝土由水泥、石灰、砂、矿渣等加发泡剂(铝粉),经过原料处理,配料浇筑、切割、蒸压养护工序制成。
②碳化石灰板隔墙。碳化石灰板是以磨细的生石灰为主要原料,掺3%~4%(质量比)的短玻璃纤维,加水搅拌,振动成型,利用石灰窑的废气碳化而成的空心板。一般的碳化石灰板的规格为长2700~3000mm,宽500~800mm,厚90~120mm.
③增强石膏空心板。增强石膏空心板分为普通条板、钢木窗框条板及防水条板三种,在建筑中按各种功能要求选择使用。石膏空心板能满足防火、隔声及抗撞击的功能要求。
④复合板隔墙。用几种材料制成的多层板为复合板。复合板的面层有石棉水泥板、石膏板、铝板、树脂板、硬质纤维板、压型钢板等。夹心材料可用矿棉、木质纤维、泡沫塑料和蜂窝状材料等。
复合板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大多具有强度高、耐火性、防水性、隔声性能好的优点,且安装、拆卸简便,有利于建筑工业化。
【例】立筋式隔墙墙筋采用钢骨架的,可配用( )
A.胶合板
B.硬质纤维板
C.加气混凝土板
D.石膏板
E.塑料板
【答案】ABDE
【解题思路】本题为2007年考题。轻骨架隔墙又称为立筋式隔墙。加气混凝土板本身就可以作为隔墙,属于板材隔墙。正确选项为ABDE.
(三)框架结构
由柱、纵梁、横梁组成的框架来支承屋顶与楼板荷载的结构,叫框架结构。由框架、墙板和楼板组成的建筑叫框架板材建筑。框架建筑的基本特征是由柱、梁和楼板承重,墙板仅作为围护和分隔空间的构件。框架之间的墙叫填充墙,不承重。由轻型墙板作为围护与分隔构件的叫框架轻板建筑。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是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其缺点是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
框架建筑适合于要求具有较大空间的多层、高层民用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地基较软弱的建筑和地震区的建筑。
1.框架类型
按所用的材料分为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前者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后者防水性能好,造价较低。钢筋混凝土纯框架,一般不宜超过10层;框剪结构可用于10~25层建筑;更高的建筑采用钢框架比较适宜。
框架按主要构件组成再分为四种类型:
(1)板、柱框架系统。由楼板和柱组成。板柱框架中不设梁,柱直接支承楼板的4个危,呈四角支承。楼板的平面形式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楼板可以是梁板合一的大型肋形楼板,也可以是空心大楼板。由于去掉了梁,室内顶棚表面没有突出物,增大了净空,空间体形规整。板柱框架建筑适用于楼层内大空间布置。
(2)梁、板、柱框架系统。由梁、柱组成的横向或纵向框架,再由楼板或联系梁(上面再搭楼板)将框架连接而成,是通常采用的框架形式。
(3)剪力墙框架系统。简称框剪系统,是在梁、板、柱框架或板、柱框架系统的适当位置,如在柱与柱之间设置几道剪力墙。其刚度比原框架增大许多倍。剪力墙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只承受垂直荷载,简化了框架节点构造。框剪结构普遍用于高层建筑中。
(4)框架一筒体结构。利用建筑物的垂直交通、电梯、楼梯以及各种上下管道竖井集中组成封闭筒状的抗剪构件,布置在建筑物的中心,形成剪力核心。这个筒状核心,可以看成一个矗立在地面上的箱形断面悬臂梁,具有较强的刚度。
框架一筒体结构是采用密排柱与每层楼板处的较高的窗裙梁拉接而组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建造较高层的建筑物(可高达55层),而且可以在较大的楼层面积中取消柱子,增加了房间使用的灵活性。
框架-筒体结构的密排柱沿建筑物周边布置,柱距一般为1.2~3.0m,窗裙梁高通常在0.6~1.5m,宽度为0.2~1.5m.
2.框架建筑外墙
框架建筑外墙一般采用轻型墙板,但有时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原因,以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或空心砖代替轻板。轻型墙板根据材料不同,又可分为混凝土类外墙轻板和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