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顺序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也称梯形分配法,其特点是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解释】顺序分配法中的顺序仅仅限于辅助生产车间受益的数量多少进行排序,而不是考虑其他受益对象的受益数量。
【例题】假定某工业企业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车间,2009年7月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之前,机修车间发生费用1 300万元,按修理工时分配费用,提供修理工时5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25小时 ;供电车间发生费用2 600万元,按耗电度数分配费用,提供供电度数20万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5万度,其他车间耗用量见下表。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考试用书
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机修车间
供电车间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 300
2 600
供应劳务数量
500
20
辅助生产车间耗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车间
耗用量
5
分配金额
供电车间
耗用量
25
分配金额
分配金额小计
基本生产耗用(记入“制造费用”)
第一车间
耗用量
300
8
分配金额
第二车间
耗用量
120
4
分配金额
小计
行政部门耗用(记入“管理费用”)
耗用量
40
2
分配金额
销售部门耗用(记入“销售费用”)
耗用量
15
1
分配金额
要求:(1)按照顺序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2)编制乙企业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
(3)编制乙企业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会计分录。(“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NextPage]
【答案】
(1)先计算辅助车间的受益数量;
供电车间耗用的修理劳务费用=1300÷500×25=65(万元);
机修车间耗用的供电车间的费用=2600÷20×5=650(万元)
(2)乙企业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顺序分配法) 金额单位:万元
会计科目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分配金额
合计
车间部门
供电车间
机修车间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劳务
数量
待分配
费用
分配
率
劳务
数量
待分配费用
分配率
耗用
数量
耗用
金额
耗用
数量
耗用
金额
耗用
数量
耗用
金额
耗用
数量
耗用
金额
20
2 600
500
1 300
分配供电
费用
-20
-2 600
130
5
650
8
1 040
4
520
2
260
1
130
2 600
修理费用合计
1950
分配修理费用
475
4.11
300
1 233
120
493.2
40
164.4
15
59.4
1 950
分配金额合计
2 273
1013.2
424.4
189.4
3 900
【解析1】第二顺序的分配修理费用的待分配的劳务数量,应当根据机修车间的500减去提供给供电车间的25小时,因为供电车间不再负担机修车间的费用。
【解析2】销售费用中的59.4是倒挤出来的,因为4.11的分配率是保留了两位小数才出现了差额。59.4(万元)=3 900-2 273-1 013.2-424.4-130
(3)分配供电费用:
会计科目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分配金额
合计
车间部门
供电车间
机修车间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劳务
数量
待分配
费用
分配
率
劳务
数量
待分配费用
分配率
耗用
数量
耗用
金额
耗用
数量
耗用
金额
耗用
数量
耗用
金额
耗用
数量
耗用
金额
20
2 600
500
1 300
分配供电
费用
-20
-2 600
130
5
650
8
1 040
4
520
2
260
1
130
2 600
修理费用合计
1950
分配修理费用
475
4.11
300
1 233
120
493.2
40
164.4
15
59.4
1 950
分配金额合计
2 273
1013.2
424.4
189.4
3 900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5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 040
——第二车间 520
管理费用 260
销售费用 13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 600
分配修理费用: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 233
——第二车间 493.2
管理费用 164.4
销售费用 59.4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