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应于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单价。因此,即使在物价上涨时,当月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也等于月末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 [NextPage]
【例题14·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 )元。(2007年考题)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元/公斤),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例题15·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投产,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W材料12月初结存为零。
甲公司2005年12月发生的有关原材料的经济业务如下:
(1)12月2日,向乙公司购入W材料1 0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20 000万元,增值税额为3 40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W材料验收入库过程中发生检验费用500万元,检验完毕后W材料验收入库。
(2)12月5日,生产领用W材料300吨。
(3)12月8日,向丙公司购入W材料19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54150万元,增值税额为9205.5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W材料已验收入库。
(4)12月10日,生产领用W材料600吨。
(5)12月12日,发出W材料1 000吨委托外单位加工(月末尚未加工完成)。
(6)12月15日,向丁公司购入W材料10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30000万元,增值税额为510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W材料已验收入库。
(7)12月17日,生产领用W材料1500吨。
假定:甲公司领用W材料生产的产品在2005年度全部完工,且全部对外售出;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计算购入各批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
(2)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各批W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结存W材料的成本。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2006年会计师考题)
【答案】
(1)计算购入各批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
12月2日向乙公司购入1000吨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买价20000+检验费500)÷数量1000=20.50(万元)
12月8日向丙公司购入1900吨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买价54150÷数量1900=28.50(万元)
12月15日向丁公司购入1000吨W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买价30000÷数量1000=30(万元)
(2)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各批W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结存W材料的成本
12月5日生产领用300吨W材料的成本=300×20.50=6150(万元)
12月10日生产领用600吨W材料的成本=600×20.50=12300(万元)
12月12日发出委托加工的1000吨W材料的成本=100×20.50+900×28.50 =27700(万元)
12月17日生产领用1500吨W材料的成本=1000×28.50+500×30=43500(万元)
月末结存W材料的成本=(20500+54150+30000)-(6150+12300+27700+43500)=15000(万元)[NextPage]
二、原材料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等。
1.购入材料的核算
(1)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
(2)货款已经支付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
待材料到达、入库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票账单已到,按发票账单所记载有关金额记账;如果发票账单未到也无法确定实际成本时,期末应按照暂估价值记账,下期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期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期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原账冲回)。
(4)货款已经预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预付款项不足,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退回多付的款项,做相反的分录。
2.发出材料的核算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可以由企业从上述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选择。
借: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在建工程等)
贷:原材料等 [NextPage]
注意: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原材料”科目的借方、贷方及余额均以实际成本计价,不存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问题。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其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均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基本核算程序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原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其基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1)企业应先制定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目录。
(2)平时收到材料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出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内,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分类登记。
(3)平时领用、发出的材料,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注意: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2.科目设置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
(1)“材料采购” 账户
借方登记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和结转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已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结转入库材料的超支差异;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入库(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
(2)“原材料”账户
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3)“材料成本差异” 账户
借方登记两项:①已入库材料的超支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②出库材料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两项:①已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②出库材料负担的超支差异。该账户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如果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此时,填列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时,要加上该余额,得出实际成本);如果余额在贷方,表示库存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此时,填列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时,要减去该余额,得出实际成本)。
【例题16·多选题】“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可以用来登记( )。
A.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B.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C.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D.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答案】AB
【解析】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属于节约差异,反映在材料成本差异账
户的贷方;发出材料的超支差异,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