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砌砖与砌块施工
(一)砌砖施工
1.砖基础的砌筑
一般砌体基础必须采用烧结普通砖和水泥砂浆砌成,砖基础由墙基和大放脚两部分组成。墙基与墙身同厚。大放脚即墙基下面的扩大部分。大放脚的底宽应根据设计而定。大放脚各皮的宽度应为半砖长的整倍数(包括灰缝)在大放脚下面为基础垫层。垫层一般为灰土、碎砖三合土或混凝土等。
在墙基顶面应设防潮层,地下水位较深或无地下水时,防潮层一般用20mm厚1:2.5防水砂浆,位置在底层室内地面以下一皮砖处;地下水位较浅时,防潮层一般用60mm厚配筋混凝土带,宽度与墙身同宽。为增加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砌体结构中防潮层与地圈梁合二为一,地圈梁高度为180——300mm.
砌筑砌体基础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砌筑前,应将垫层表面上的杂物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
(2)为保证基础砌好后能在同一水平面上,必须在垫层转角处,交接处及高低处立好基础皮数杆。
(3)砌筑时,可依皮数杆先在转角及交接处砌几皮砖,再在其间拉准线砌中间部分。
其中第一度砖应以基础底宽线为准砌筑。
(4)内外墙的砖基础应同时砌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同时砌起时,应留置斜槎,斜槎的长度不应小于其高度的2/3.
(5)大放脚部分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在十字及丁字接头处,纵横基础要隔皮砌通。大放脚最下一度及墙基的最上一皮砖(防潮层下面一皮砖)应以丁砌为主。
(6)砌体基础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
(7)砌完基础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土应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单侧填土应在砖基础达到侧向承载能力和满足允许变形要求后才能进行。 [NextPage]
2.砌砖工艺
砌砖施工通常包括抄乎、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挂准线、铺灰、砌砖等工序。如果是清水墙,则还要进行勾缝。
(1)抄平。砌砖墙前,先在基础面或楼面上按标准的水准点定出各层标高,并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使各段砖墙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2)放线。建筑物底层墙身,可以龙门板上轴线定位钉为标志拉上线,沿线吊挂垂球,将墙身中心轴线放到基础面上,并据此墙身中心轴线为准弹出纵横墙身边线,并定出门窗洞口位置。为保证各楼层墙身轴线的重合,并与基础定位轴线一致,可利用预先引测在外墙面上的墙身中心轴线,借助于经纬仪把墙身中心轴线引测到楼层上去;或用线锤挂,对准外墙面上的墙身中心轴线,从而向上引测。轴线的引测是放线的关键,必须按图纸要求尺寸用钢皮尺进行校核。最后,按楼层墙身中心线,弹出各墙边线,划出门窗洞口位置。
(3)摆砖样。摆砖即撂底,在弹好线的基础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法,先用干砖块试摆,以使门洞、窗口和墙垛等处的砖符合模数,满足上下错缝要求。借助灰缝的调整,使墙面竖缝宽度均匀,尽量减少砍砖。
(4)立皮数杆。皮数杆是在其上划有每皮砖和砖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梁底等标高位置的木制标杆,是砌筑时控制砖砌体竖向尺寸,并使铺灰、砌砖的厚度均匀,保证砖皮水平皮数杆一般立于房屋的四大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及洞口多的地方。
(5)盘角、挂线。砌筑时,应先在墙角砌4~5皮砖,称为盘角,然后根据皮数杆和已砌的角挂线,作为砌筑中间墙体的依据,以保证墙面平整。一砖墙单面挂线,外墙挂外边,内墙挂任何一边;一砖半墙以上要双面挂线。
(6)铺灰、砌筑。砌砖的操作方法很多,可采用铺浆法或“三一”砌砖法,依各地习惯而定。“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的砌筑方法。
其优点是灰缝容易饱满、粘结力好,墙面整洁。八度以上地震区的砌砖工程宜采用此方法砌砖。
(7)勾缝、清理。当该层砖砌体砌筑完毕后,应进行墙面(柱面)及落地灰的清理。
对清水砖墙,在清理前需进行勾缝,具有保护墙面并增加墙面美观的作用。墙较薄时,可利用砌筑砂浆随砌随勾缝,称作原浆勾缝;墙较厚时,待墙体砌筑完毕后,用1:1水泥砂浆勾缝,称作加浆勾缝。
3.砖墙砌筑的基本要求
(1)横平竖直。砌体的水平灰缝应平直,竖向灰缝应垂直对齐,不得游丁走缝。
(2)砂浆饱满。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要达到80%以上,水平灰缝和竖缝的厚度规定为1012mm.砂浆的和易性好,砖湿润得当都是保证砂浆饱满的前提条件。
(3)上下错缝。为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传力有效,砖块的排列方式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砖块错缝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4砖长。
(4)接槎可靠。接槎即先砌砌体与后砌砌体之间的接合。接槎方式的合理与否,对砌体质量和建筑物整体性影响极大。留槎处的灰缝砂浆不易饱满,故应少留槎。接槎主要有两种方式:斜槎和直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留斜槎确有困难时,才可留直槎。地震区不得留直槎,直槎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每500mm留一层,每120mm厚墙留一根,但每层最少为两根。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砌体,应按先砌墙后浇柱的施工程序进行。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沿墙高每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预留伸出的拉结钢筋,不得在施工中任意反复弯折,如有歪斜、弯曲,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应校正到准确位置并绑扎牢固。
在浇灌砖砌体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和模板浇水润湿,并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碴和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构造柱混凝土可分段浇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确保浇灌密实时,亦可每层浇灌一次。浇灌混凝土前,在结合面处先注入适量水泥砂浆(构造柱混凝土配比相同的去石子水泥砂浆),再浇灌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应避免触碰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递振动。
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必须把预埋在柱中的拉结钢筋砌入墙内。拉结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或网片的位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置于灰缝中,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采用侧砖、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左右。
(二)砌块施工
砌块代替黏土砖作为墙体材料,是墙体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小型砌块用于建筑物墙体结构,施工方法简便,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砌块的排列
用砌块砌筑墙体时,应根据施工图纸的平面、立面尺寸,绘出砌块排列图。在立面图上按比例绘出纵横墙,标出楼板、大梁、过梁、楼梯孔洞等位置,在纵横墙上绘出水平灰缝线,然后以主规格为主、其他型号为辅按墙体错缝搭砌的原则和竖缝大小进行排列。除整块砌块外,还有1/4、1/2、3/4块一起组合,个别地方用黏土砖补齐。
若设计无具体规定,砌块应按下列原则排列:
(1)尽量多用主规格的砌块或整块砌块,减少非主规格砌块的规格与数量。
(2)砌筑应符合错缝搭接的原则,搭砌长度不得小于块高的1/3,且不应小于150mm,当搭砌长度不足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2≠4的钢筋网片。
(3)外墙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应交错咬槎砌筑。
(4)局部必须镶砖时,应尽量使砖的数量达到最低限度,镶砖部分应分散布置。
2.砌块吊装顺序
砌块的吊装一般按施工段依次进行,其次序为先外后内、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在相邻施工段之间留阶梯形斜槎。
砌块砌筑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的外墙同时砌筑,砌筑应满足错缝搭接、横平竖直、表面清洁的要求。
3.砌块砌筑的主要工序
(1)铺灰。采用稠度良好(5~7cm)的水泥砂浆,铺3——5m长的水平缝,夏季及寒冷季节应适当缩短,铺灰应均匀平整。
(2)砌块安装就位。采用摩擦式夹具,按砌块排列图将所需砌块吊装就位。砌块就位应对准位置徐徐下落,使夹具中心尽可能与墙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砌块光面在同一侧,垂直落于砂浆层上,待砌块安放稳妥后,才可松开夹具。
(3)校正。用线坠和托线板检查垂直度,用拉准线的方法检查水平度。用撬棍、木槌调整偏差。
(4)灌缝。采用砂浆灌竖缝,两侧用夹板夹住砌块,超过3cm宽的竖缝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灌缝,收水后进行嵌缝,即原浆勾缝。此后,一般不应再撬动砌块,以防破坏砂浆的粘结力。
(5)镶砖。当砌块间出现较大竖缝或过梁找平时,应镶砖。采用MU10级以上的红砖,最后一皮用丁砖镶砌。镶砖工作必须在砌块校正后即刻进行,镶砖时应注意使砖的竖缝灌密实。 [NextPage]
4.砌块施工工艺要求
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的污物及黏土,并对砌块作外观检查。砌筑砌块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内外墙应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应交错搭砌,每个楼层砌筑完成后应复核标高,如有误差须找平校正。
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小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2皮砌块。中型砌块搭砌长度不得小于块高的1/3,也不可小于150mm.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91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
砌块建筑在相邻施工段之间或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应超过一个楼层,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附墙垛应与墙体同时交错搭砌。
砌块砌筑应做到横平竖直,砌体表面平整清洁,砂浆饱满。砌块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小型砌块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的宽度控制在8~12mm;中型砌块水平与垂直灰缝一般为15~20mm(包括灌浆缝),偏差为±10mm,对于超过30mm的垂直缝应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其标号不低于C20.
砌块就位并经校正平直、灌垂直缝后,随即进行水平和垂直缝的勒缝(原浆勾缝),勒缝深度一般为3~5mm.灌垂直缝后的砌块不得撬动,如发生移动,应重新铺砌。预制板、梁、圈梁安装时必须坐浆。
小砌块用于框架填充墙时,应与框架中预埋的拉结筋连接,当填充墙砌至顶面最后一皮,与上部结构的接触处宜用实心小砌块斜砌楔紧。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在小砌块墙体中不得预暨水平沟槽。
【2006年考题】为保证砌块的砌筑质量,每次摊铺水泥砂浆水平缝的长度一般宜( )
A.小于3米
B.大于5米
C.控制在2~3米
D.控制在3~5
【答案】D
【解题思路】考察砌块砌筑铺灰工序的具体要求,属于数字题,容易忽略。砌块砌筑时铺灰采用稠度良好(5-7cm)的水泥砂浆,铺3-5m长的水平缝,所以正确答案为D.
例:【2004年考题】与砌砖相比,砌块砌筑突出的施工特点是( )。
A.需要吊装
B.需要铺灰
C.需要校正
D.不需要勾缝
【答案】A
【解题思路】砌块需考虑吊装。砌块的吊装顺序应尽量根据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周密安排,应避免二次搬运,便于施工,其吊装顺序应先外后内、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否则先吊装的砌块就会影响后面的吊装。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