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2015执业中药师辅导:化痰药
发布时间:2011/11/22 19:39:58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要点: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又易引发咳喘,故应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化痰、止咳、平喘药三者常配伍同用;同时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如外感而致者,配解表散邪药;火热所致者,配清热泻火药;属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属虚劳者,配补虚药。此外,若用治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又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治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治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对某些温燥性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麻疹初起,表邪未解,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以免恋邪而致久咳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性质收敛及温燥之止咳平喘药尤为所忌。
  化痰药
  要点:
  1.半夏、桔梗、瓜蒌、贝母的性能、功效、应用: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主归脾、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本品味辛性温而燥,故功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为主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又能降逆止呕,为止呕要药;又因其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痞散结,治心下痞满、结胸、梅核气诸证;外用又能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桔梗:味苦、辛,性平,主归肺经。桔梗其性升散,能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功能宣肺化痰,利咽,排脓。主治肺气不宣咳嗽痰多胸闷及咽痛失音、肺痈等证。治痰咳,无论属寒属热皆可用之。
  瓜蒌:味甘、苦,性寒,主归肺、胃、大肠经。本品与贝母均为清化热痰、润肺化痰的代表药,均能清热散结,用治瘰疬、乳痈等证,常相须而用。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常用治痰热咳喘;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肺痈、肠痈、乳痈及肠燥便秘之证。
  贝母:贝母有川贝母与浙贝母两种,两药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之要药,又能治瘰疬疮痈。但川贝性润味甘较着,适宜于久咳、痨嗽之内伤咳嗽;浙贝母苦味较着,偏于苦泄,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火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外感、热毒证。
  2.天南星、旋覆花、竹茹的功效、主治病证:
  天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主治湿痰、寒痰,功似半夏而温燥之性更甚;还治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外用治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旋覆花:功能降气化痰,降逆之呕,主治咳喘痰多,嗳气、呕吐;本品既能降肺气,又善降胃气;又性味苦辛咸温,能化痰消痞利水而治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竹茹: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主治痰热所致的咳嗽或心烦不眠,并善治胃热呕吐,能清胃止呕。
  3.白芥子、白附子、竹沥、天竺黄、白前、前胡、海蛤壳、海藻、昆布、黄药子的功效:
  白芥子:功能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白附子:功能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竹沥:功能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竺黄:功能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白前:功能降气化痰。
  前胡:功能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海蛤壳:功能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海藻:功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功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功能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NextPage]
  4.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的用法:
  半夏:半夏因其有毒,内服多宜制过用。外用可生用。又因炮制方法不同,有姜半夏与法半夏等,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而温性较弱。
  天南星:天南星因其有毒,内服多宜制过用。外用可生用。外用适量。
  白附子:煎服或研末服。外用适量。
  白芥子:煎服或研末外敷,或作发泡用。
  旋覆花:煎服,宜布包。
  5.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瓜蒌、贝母、海藻的使用注意:
  半夏:半夏反乌头。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但经过配伍亦可用于热痰证。
  天南星:阴虚燥痰、热痰及孕妇忌用。
  白附子:阴虚血虚动风或热动肝风,以及孕妇,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白芥子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又因其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易发泡,凡有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胃肠炎,产生腹痛、腹泻。
  旋覆花: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旋覆花入煎宜布包,以免刺激咽喉反致呛咳呕吐。
  瓜蒌:性寒而润,寒痰湿痰忌用。瓜蒌润肠,脾虚便溏者亦不宜用。瓜蒌与乌头相反,不宜同用。
  贝母:性寒而润,寒痰湿痰忌用。贝母与乌头相反,不宜同用。
  海藻:传统认为反甘草。
  6.半夏与天南星、瓜蒌皮与瓜蒌仁、川贝母与浙贝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半夏与天南星:药性均味辛性温而燥,有毒,均能温化寒痰,燥湿化痰,主治寒痰、湿痰证,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二药常相须而用。外用生品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其不同点为:半夏主归脾、肺经,善治脏腑(脾、肺)之湿痰,又能降逆止呕,用治各种呕吐;又能消痞散结,治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证;天南星则主归肝、肺经,善治经络之风痰,功能祛风止痉,主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破伤风、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善治风痰证。
  瓜蒌皮与瓜蒌仁: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不同点为,瓜蒌皮功偏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则功偏润肠通便。
  川贝母与浙贝母:两药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之要药,又治瘰疬、瘿瘤、疮痈。但川贝母性润味甘较着,尤宜于久咳、痨嗽之内伤咳嗽;浙贝母苦味较重,偏于苦泄,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火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外感、热毒证。
  贝母与半夏:均为治痰常用要药,然一寒一温,一润一燥,性质迥异。贝母主治热痰、燥痰之证而忌用于寒痰湿痰;半夏主治寒痰湿痰之证而忌用于热痰燥痰。也有取相反相成,二药配伍同用,用治一切痰证。但贝母无毒,又能清热开郁散结,善治瘰疬、瘿瘤;半夏有毒,长于降逆止呕,善治胃气上逆呕吐,为止呕要药。
  竹茹、竹沥、天竹黄:三者均能清热化痰,治痰热所致的多种病证。不同之处为:竹茹能除烦、止呕,善治胃热呕吐;竹沥性寒滑利,祛痰力强,能定惊利窍,长用于中风痰闭,惊痫癫狂等证;天竹黄功似竹沥而性较缓,能清心定惊,多用于小儿惊风。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