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筹资决策分析
一、权益资金筹集与债务资金筹集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调整资金结构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
筹资渠道:
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法人单位资金、居民个人资金、企业内部留存收益和外商资金。
筹资方式:
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形式。
按照所筹资金的性质划分:
可以分为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
(一)权益资金筹集
权益资金,也叫权益资本或自有资金,是指企业通过接受投资、发行股票、内部收益留存等方式筹集的资金。
作为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筹资、优先股筹资和盈余筹资是权益资本重要的筹资方式。以下简单地介绍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筹资作为股份公司主要的权益资本筹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发行普通股筹措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这对保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极为有益。
(2)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不存在不能偿付的风险。
(3)增加公司的举债能力,提高公司的信誉。公司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会因此而提高。普通股作为公司最基本的资本来源,反映了公司的实力,可作为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提高公司的信用价值,有效地增加公司的举债能力。
(4)站在投资者角度,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地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二)长期负债筹资
1.负债筹资的特点:
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
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需固定支付债务利息;
负债的筹资成本一般比普通股筹资成本低,且不会分散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2.按照所筹资金可使用时间的长短,负债筹资可分为长期负债筹资和短期负债筹资两类。长期负债筹资主要有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两种方式。
3.长期借款筹资方式
企业根据借款合同从有关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称为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按借款的期限,可分为短期借款、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按借款是否需要担保,可分为信用借款、担保借款和票据贴现。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可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长期借款筹资的特点是:筹资速度快;借款成本较低借款弹性较大。其缺点是:偿债风险较大;限制性条款较多;筹资数量有限等。
(三)短期负债筹资
短期负债筹资所筹资金的可使用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年。
短期负债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筹资的成本较低;资金使用较灵活,筹资富有弹性。
但由于企业应在短期内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如果届时现金流量安排不当,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因此,短期筹资的筹资风险较高。
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是短期负债筹资的两种主要形式。
二、资本结构的决策分析
(一)资本成本
1.资本成本概述
(1)资本成本的涵义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因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_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
资金筹集费指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广告费等。
资金占用费是指站用资金支付的费用。如股票的股息、银行借款和债券利息,是资金成本的主要内容。
资本成本可有多种计量形式。一般而言,在比较各种筹资方式时,使用个别资本成本,包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则使用边际资本成本。
(2)资本成本的作用
2.个别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
主要包括借款成本、债券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两种为债务资本成本,后两种为权益资本成本。
(1)借款成本
借款成本包括借款利息和筹资费用。借款利息计入税前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
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借款的成本为:公式见教材
当长期借款的筹资费用(主要是借款的手续费)很小时,也可以忽略不计。
上述计算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的方法比较简单,但缺点在于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在实务中,还有根据现金流量计算长期借款成本的,其公式见教材。
第一个公式中的等号左边是借款的实际现金流人;等号右边为借款引起的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总额,由各年利息支出的年金现值之和加上到期本金的复利现值而得。
按照这种办法,实际上是将长期借款的资本成本看作是使这一借款的现金流入等于其现金流出现值的贴现率。运用时,先通过第一个公式,采用内插法求解借款的税前资本成本,再通过第二个公式将借款的税前资本成本调整为税后的资本成本。 [NextPage]
(2)债券成本
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指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利息的处理与长期借款利息时处理相同,应以税后的债务成本为计算依据。债券的筹资费用一般比较高,不可在计算资本成本时省略。
按照一次还本,分期付感的方式,债券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
Kb=Ib(1-T)/B(1-Fb)
式中:Kb——债券资本成本;
Ib——债券年利息;
T——所得税率;
B——债券筹资额;
凡——债券筹资费用率。
或:kb=。
若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为更精确地计算资本成本,应以实际发行价格作为债券筹资额。
如果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债券成本的计算与长期借款成本的计算一样,公式为:
B(1-Fb)=中:K——所得税前债券成本;
Kb——所得税后的债券成本。
(3)留存收益成本
留存收益是企业税后净利在扣除所宣布派发股利后形成的,其所有权属于股东。
计算留存收益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股利增长模型法
股利增长模型法是依照股票投资的收益率不断提高的思路计算留存收益成本。一般假定收益以固定的年增长率递增,则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g=(D1/P0)+G
式中:K。三一留存收益成本;
Dl——预期第一年的股利额;
P0——普通股市价;
G——普通股股利年增长率。
第二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s=RF+β(Km-RF)
式中:RF—无风险收益率
β—股票的贝她系数
RM---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
第三种:风险溢价法
根据某项投资“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的原理,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投资风险大于债券投资者,因而会在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上再要求一定的风险溢价。依照这一理论。留存收益的成本公式为:
Ks=Kb+RPc
式中:Kb——债务成本;
RPc——股东比债权人承担更大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
债务成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等)比较容易计算,难点在于确定RPc,即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可凭借缝肆估计。一般认为,某企业普通股风险溢价对其自己发行的债券来讲,大约在3%。5%之间,当市场利率达到历史性高点时,风险溢价通常较低,在3%左右,当市场利率处于历史性低点时,风险溢价通常较高,在5%左右;而通常情况,常常采用4%的平均风险溢价。
这样,留存收益成本则为:
Ks=Kb+4%
例如,对于债券成本为9%的企业来讲,其留存收益成本为:
Ks=9%+4%=13%
(4)优先股成本
优先股是享有某种优先权利的股票。
优先股同时兼有普通股与债券的双重特点:投资报酬表现为股利形式,股利率是固定的,本金不需偿还,没有固定的到期日。
优先股的成本也包含两部分,筹资费用与支付的股利。其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p=D/P0(1一F)
式中:Knc——优先股成本;
D——优先股每年支付的股利;
P0——发行优先股总额;
F——优先股筹资费用事。
优先股股东的求偿权是位于债券持有人之后,优先股股东的风险比债券持有人的风险大,这使得优先股的股利率一般要高于债券的利息率。另外,优先股的股利是在税后支付的,而债券利息是可以税前抵扣的,所以,优先股成本通常高于债券成本。
(5)普通股成本
普通股与优先股相比,除具有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权外,主要表现为股利的分配是不确定的。从理论上分析,人们认为普通股的成本是普通股股东在一定风险条件下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且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最低投资报酬应表现为逐年增长。所以,普通股成本可以按照前述股利增长模式的恩路计算,但需调整发行新股时发生的筹资费用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普通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nc =D1/P0(1-FC)
式中:Fc——普通股筹资费用率。
除了上述采用股利增长模型法来计算普通股的资金成本外,还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和风险溢价法来计算普通股成本。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小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个别资本成本和企业的资本结构是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两大决定因素,
计算公式: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j——第j种个别资本成夺
wJ——第i种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权数)
4.边际资本成本
所谓“边际资本成本”是指企业追加筹措资本的成本。
企业无法以某一固定的资本成本来筹错无限的资金,当其筹集的资金超过一定限度时原来的资本成本就会增加。在企业追加筹资时,需要知道筹资额在什么数额上便会引起资本成本怎样的变化。这就要用到边际资本成本的概念。
边际资本成本可以理解为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边际资本成本也是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是追加筹资时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