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需要继续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产的产品价值未减损时,如何计提跌价准备[NextPage]
【例3】2008年12月31日,C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C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550万元;假设用600万元C原材料生产成甲商品的成本为720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900万元,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3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C原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900-30=870(万元);因甲商品的可变现净值870万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720万元,C原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④需要继续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产的产品价值发生减损时,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4】2008年12月31日,D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000万元,D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850万元;假设用1000万元D原材料生产成乙商品的成本为1300万元(即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300万元),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为1280万元,估计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7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D原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20万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乙商品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280-70=1210(万元)
因乙商品的可变现净值1210万元低于乙商品的成本1300万元,D原材料应当按照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D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将D原材料加工成乙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280-300-70=910(万元)
(特别提醒: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是通过商品的估计售价和商品的估计销售费用来计算的。)
D原材料的成本为10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91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9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D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20万元,故应冲回30万元。企业的账务处理是:
借:存货跌价准备3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0
【例题5】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长江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
(1)2008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数量单位成本(万元)账面余额(万元)备注
甲产品280台154200
乙产品500台31500
丙产品1000台1.71700
丁配件400件1.5600用于生产丙产品
合计8000
2008年12月31日,甲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3万元。长江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07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乙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3.2万元。乙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2万元。
2008年12月31日,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1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丁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现有丁配件可用于生产400台丙产品,用丁配件加工成丙产品后预计丙产品单位成本为1.75万元。
2007年12月31日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8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
长江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长江公司2008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0×(13-0.5)=3500万元,小于成本4200万元,则甲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700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0-(800-200)=100万元。
乙产品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3.2-0.2)=900万元,其成本=300×3=900万元,则有合同部分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00×(3-0.2)=560万元,其成本=200×3=600万元,应计提准备=600-560=40万元。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000×(2-0.15)=1850万元,其成本是1700万元,则丙产品不用计提准备,同时要把原有余额150-100=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丁配件对应的产品丙的成本=600+400×(1.75-1.5)=700万元,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万元,丙产品未减值,则丁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0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40-50=9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4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40
借:存货跌价准备--丙产品50
贷:资产减值损失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