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财会金融 >> 资产评估师 >> 正文
2015资产评估师辅导:自行生产存货
发布时间:2011/11/24 18:34:40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自行生产存货
  自行生产存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例题
  【例题1】
  甲公司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2008年12月,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2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4万元;本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为800万元,成本差异为节约12万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按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甲公司本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为(  )万元。
  A.394
  B.396.8
  C.399
  D.420
  【答案】B
  【解析】月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月初计划成本200+本月入库800-本月发出600=40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4-12)÷(200+800)=-0.8%(节约)
  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月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月末材料负担的节约额=400-400×0.8%=396.8万元。
  【例题2】
  H公司2008年4月初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借方余额为50万元,4月5日发出委托加工原材料一批,计划成本80万元;4月10日生产领用原材料一批,计划成本340万元;4月25日购入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310万元,计划成本为300万元。委托加工原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时转结。则4月末“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借方余额为(  )万元。
  A.18.0
  B.26.5
  C.28.5
  D.34.5
  【答案】B
  【解析】因为题目条件中给出委托加工原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时结转,所以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时应该采用月初的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的材料成本差异率=50/500×100﹪=10﹪,发出委托加工物资结转的材料成本差异=80×10﹪=8(万元),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50+10)/(500+300)×100﹪=7.5﹪,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借方余额=50+10-8-340×7.5﹪=26.5(万元)。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的其他核算方法
  (一)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销售折让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下面举例说明不同用途的存货,其跌价准备计提的方法:
  ①外售的库存商品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1】2008年12月31日,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估计售价为75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则年末A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A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A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50-15=735(万元);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6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故应补提跌价准备55万元。企业的账务处理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55
  贷:存货跌价准备55
  ①外售的原材料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2】2008年12月31日,B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500万元,因产品结构调整,无法再使用B原材料,准备将其出售,估计B材料的售价为54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2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B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B材料可变现净值=B材料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540-12=528(万元);因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28万元高于材料成本500万元,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需要继续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产的产品价值未减损时,如何计提跌价准备[NextPage]
  【例3】2008年12月31日,C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C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550万元;假设用600万元C原材料生产成甲商品的成本为720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900万元,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3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C原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900-30=870(万元);因甲商品的可变现净值870万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720万元,C原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④需要继续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产的产品价值发生减损时,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4】2008年12月31日,D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000万元,D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850万元;假设用1000万元D原材料生产成乙商品的成本为1300万元(即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300万元),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为1280万元,估计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7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D原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20万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乙商品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280-70=1210(万元)
  因乙商品的可变现净值1210万元低于乙商品的成本1300万元,D原材料应当按照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D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将D原材料加工成乙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280-300-70=910(万元)
  (特别提醒: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是通过商品的估计售价和商品的估计销售费用来计算的。)
  D原材料的成本为10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91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9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D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20万元,故应冲回30万元。企业的账务处理是:
  借:存货跌价准备3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0
  【例题5】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长江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
  (1)2008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数量单位成本(万元)账面余额(万元)备注
  甲产品280台154200
  乙产品500台31500
  丙产品1000台1.71700
  丁配件400件1.5600用于生产丙产品
  合计8000
  2008年12月31日,甲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3万元。长江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07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乙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3.2万元。乙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2万元。
  2008年12月31日,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1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丁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现有丁配件可用于生产400台丙产品,用丁配件加工成丙产品后预计丙产品单位成本为1.75万元。
  2007年12月31日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8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
  长江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长江公司2008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0×(13-0.5)=3500万元,小于成本4200万元,则甲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700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0-(800-200)=100万元。
  乙产品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3.2-0.2)=900万元,其成本=300×3=900万元,则有合同部分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00×(3-0.2)=560万元,其成本=200×3=600万元,应计提准备=600-560=40万元。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000×(2-0.15)=1850万元,其成本是1700万元,则丙产品不用计提准备,同时要把原有余额150-100=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丁配件对应的产品丙的成本=600+400×(1.75-1.5)=700万元,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万元,丙产品未减值,则丁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0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40-50=9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4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40
  借:存货跌价准备--丙产品50
  贷:资产减值损失50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