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强制性转换条款,在于保证可转换债券顺利地转换成股票。 [NextPage]
(三).可转换债券的特点
优点:(1)筹资成本较低
(2)便于筹集资金
(3)有利于稳定和减少对每股收益的稀释
(4)减少筹资中的利益冲突
缺点:(1)股价上扬风险
(2)财务风险
(3)丧失低息优势
【2008年判断题】可转换债券转换成普通股后,公司不再支付债券利息,因此综合资本成本将下降。()
【答案】×
【解析】可转换债券转换成普通股后,原有的低利息优势不复存在,从而导致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的上升。
【例9】说明年度中间购入固定资产如何采用快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2007年6月21日购置一台不需安装即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6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每一使用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如下:
第1年计提折旧金额:600×5/15=2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第2年计提折旧金额:600×4/15=160(万元)
第3年计提折旧金额:600×3/15=120(万元)
第4年计提折旧金额:600×2/15=80(万元)
第5年计提折旧金额:600×1/15=40(万元)
因此,每一会计年度内应计提的折旧额如下:
2007年7月至12月计提折旧金额为:200/12×6=100(万元)
2008年度计提折旧金额为=200/12×6+160/12×6=180(万元)
2009年度计提折旧金额为:160/12×6+120/12×6=140(万元)
2010年度计提折旧金额为:120/12×6+80/12×6=100(万元)
2011年度计提折旧金额为:80/12×6+40/12×6=60(万元)
2012年度计提折旧金额为:40/12×6=20(万元)
(2)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二)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有2个去向:资本化和费用化。
(1)资本化: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企业将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2)费用化: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均应计入管理费用(因为如果将维修费计入制造费用,则计入了存货,进行了资本化);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
【例10】甲公司发生车间修理费5000元,均为人工工资,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
2.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例11】2007年7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经营租入乙公司在繁华地区的铺面房,租赁期5年,每年租金120万元,在起租时按年支付,第一年租金已经在2007年7月1日支付。
2007年10月1日开始,甲公司对该租入的铺面房进行改造,共发生工程支出54万元,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于2007年12月31日结束。
在租赁期内,发生维修费8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对上述业务,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2007年7月1日支付租金和每月摊销租金
借:预付账款 120
贷:银行存款 120
借:销售费用 10
贷:预付账款 10
(以后各月相同,略)
(2)2007年10月1日对铺面房进行改造,支付工程款
借:长期待摊费用——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54
贷:银行存款 54
在2007年12月31日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反映在“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中,金额为54万元。
(3)2008年1月起,每月摊销
自2008年1月,剩余租赁期为54个月。每月摊销额=54÷54=1(万元)
借:销售费用 1
贷:长期待摊费用——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1
(4)支付维修费,直接进入当期损益
借:销售费用 8
贷:银行存款 8
四、固定资产处置
1.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处置分为四步: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反映清理费用、反映清理收入、将固定资产清理损益转入营业外收入(支出):
【例12】甲公司2007年10月31日出售一台设备,原价100万元,已提折旧80万元,取得出售收入22万元,已收存银行;出售中发生相关费用1万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
累计折旧 80
贷:固定资产 100
(2)反映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银行存款 1
(3)反映清理收入
借:银行存款 22
贷:固定资产清理 22
(4)结转清理的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营业外收入(22-20-1) 1
2.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1)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是指在当前状况下仅根据出售同类固定资产的惯例就可以直接出售且极可能出售的固定资产,如已经与买主签订了不可撤销的销售协议等。
(2)企业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能够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
【例13】某设备固定资产原值80万元,已提折旧3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现准备将其出售,已经与买主签订了不可撤销的合同,不再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假设该设备净残值为55万元(即公允价值60万元减去处置费用5万元后的金额),因净残值55万元>原账面价值50万元,则不调账;如果该设备的净残值为48万元,则计提2万元的减值损失(50-48):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计提减值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8万元,即净残值48万元。
提醒:固定资产转为持有待售时,应将净残值调整为“公允价值”,但为防止调节利润,只调低,不调高。
3.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