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财会金融 >> 经济师 >> 正文
2015年中级经济师《金融》考试:国际储备管理
发布时间:2011/11/4 17:21:40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国际储备的管理
  (一)中级经济师考试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在确定国际储备总量时应依据的因素是:
  (1)是否是储备货币发行国。
  (2)经济规模与对外开放程度。
  (3)国际支出的流量。
  (4)外债规模。
  (5)短期国际融资能力。
  (6)其他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措施的可用性与有效性。
  (7)汇率制度。
  在实践中,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是:
  (1)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10%.
  (2)国际储备额与外债总额之比,一般在30%到50%.
  (3)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25%;如果以月来计量,国际储备额应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目标是使国际储备结构最优,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找到最佳均衡点。内容:
  (1)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集中在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结构的优化上。
  (2)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
  为了追求盈利性,需要尽量提高储备货币中硬币的比重,降低储备货币中软币的比重
  (3)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三)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
  传统国际储备的管理强调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忽视或不强调外汇储备资产的盈利性。
  积极国际储备的管理实现路径:
  (1)货币当局本身的外汇管理转型,将超额的外汇储备置于货币当局建立的投资组合之中,例如,挪威中央银行通过下设挪威银行投资管理部来管理外汇储备。
  (2)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或部门,将超额的外汇储备转给其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延长投资期限,提高投资回报。我国的中国投资公司,就属于这种性质。
  与积极的国际储备管理模式同时问世的范畴是“主权财富基金”。
  我国的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我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因此,我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等四部分组成。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