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费用的确认
(一)确认原则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各种资产,依据何种标准将其确认为费用直接关系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损益计算。为了正确地对费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应当合理确定其确认的标准,即费用的确认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认某一会计期间的费用是正确计算费用的前提条件。为了准确核算费用,合理确定当期损益,企业一般选择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在这一原则下,应对费用作合理分析:有的费用虽然发生在会计当期,但从其归属来看不一定属于本期,如预付的下年度的订报费;有的费用虽然不是发生在会计当期,但从其归属来看应当属于本会计期间,如按季或按年支付的银行利息等。
2.配比原则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取得必要收入,而收入又以企业资产的消耗为前提。企业的费用与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因此,会计上必须把收入与费用配比,否则,收入和费用都将失去本质含义。只有将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才能计算出在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盈亏状况。在费用确认时,一定要注意费用和收入的因果配比,保持收入与费用在会计期间的一致性,对于为几个会计期间收入而付出的费用,应当按照受益期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计入各自的会计期间。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资产的耗费仅与本会计期间有关,而资本性支出是指资产的耗费与若干会计期间相关。这一原则实际上是上述两个原则的具体化,在进行费用的确认时,必须遵循该原则,按照资产耗费的影响的会计期间进行归集、分配。
【例题1·多项选择题】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
A.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B.购买无形资产的支出
C.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
D.支付的销售费用
『正确答案』AB [NextPage]
(二)确认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从费用的定义看,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费用予以确认,反之,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就不符合费用的确认条件,不应作为费用予以确认。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一般而言,费用的增加往往是对企业资产的消耗,会引起企业资产的减少。例如,企业在产品销售中用现金或银行存款支付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广告费等,会导致企业货币资金的直接减少,属于企业的销售费用;企业将商品销售给顾客,属于企业库存商品这种资产的直接减少。
费用的增加也可能是由于负债的增加。例如,计提费用化的利息费用;企业销售商品时,对于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广告费等,未支付货币资金,而是增加了企业的应付账款,导致企业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
费用的确认在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时,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的计量。
考点三:费用的计量
费用的计量是指对费用发生额的确认。费用的计量通常取决于资产的计量。费用的发生往往是对企业资产的消耗,根据费用所消耗的资产的价值,就能确定费用的金额。企业的资产能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因此,对于由资产消耗转化而来的费用的计量又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属性。企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资产的价值,因此,费用通常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因为一般而言,费用发生所消耗资产的价值都有一个确切的金额,即在资产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企业实际支出额,这可以直接作为费用计量的依据。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的广告费,可以依据有关记账凭证直接确认为当期的费用。由于企业的资产成本是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的,当资产的计量属性发生变化以后,费用的计量属性也要随之改变。
考点四:费用的组成内容
(一)成本费用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成本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二)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期间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