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2015年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串讲笔记(三)
发布时间:2011/12/24 10:46:1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产出

  (一)工作说明书的编制★

  获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明确工作说明书对管理的重要性;

  工作说明书员工清楚明确、具体且简单;

  工作说明书必须随组织机构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二)工作规范

  是指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其他个性特征(简称KSAOs)。

  (三)职位说明书—综合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内容

  第四节 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的常用技术

  (一)工作轮换

  含义:也称交叉培训法,就是在员工感到一种工作不再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时,把员工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要求相近的另一个岗位上去的方法。

  优点:通过丰富员工工作的内容,减少其枯燥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自身竞争力;为员工提供一个个体行为适应总体工作的适宜环境,增加其对增加的最终成果的认识;扩大员工技能范围,管理人员在填补空缺时,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缺点:使培训费用上升;工作效率会影响到组织现有的生产力;管理人员需要处理员工新的人际关系。

  (二)工作扩大化(横向工作扩展)

  (三)工作丰富化(纵向扩展)

  第三章 人力资源规划

  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真题中所占分值达10%左右,需要注意的题型有,单选、多选、简答。同学们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全面把握。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1、人力资源规划的有关历史(选择题)

  20世纪初—人力资源规划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产工人,如何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规划重点在人才的供求平衡上。

  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规划强调管理接班人计划、人员精简计划、组织再造与兼并、收购。

  2、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

  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或方案,以保证组织在适当的时候获得适当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人员补充,满足组织和个人的需求。

  (1)制定的依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单选题)

  (2)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

  (3)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个人利益

  3、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目标:尽可能有效的配置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4、人力资源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现状、数量、质量、结构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

  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和重要依据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选择题)

  1、长期规划—5~10年或更长的战略性计划,比较抽象;

  短期规划—1~3年的,任务清晰、目标明确;

  2、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分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岗位职务规划、人员配置规划、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薪酬激励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层次)

  (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兼顾性原则—兼顾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合法性原则—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实效性原则—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准确客观的预测

  发展性原则—致力于组织的发展壮大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

  1、分析阶段—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2、制定阶段

  (1)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包括:数量、质量、结构三方面。

  (2)预测人力资源供给

  (3)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政策

  (4)制定人力资源的各项规划

  3、评估阶段,一般包括调整和评估。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