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不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流动,都将孕育着巨大的商机。这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国际资本流动又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潜伏着巨大的危害。
国际资本流动的积极影响
(一)增加社会福利
与商品贸易不同的是,资本交易只有一种产品:货币。在各国国内资本收益率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资本项目开放,收益率的差异就会导致资本流动,这将使资本的效率提高,社会福利增加。国外研究表明,允许国际资本流动后,资本流入国和资本流出国均可获利。发展中国家多为资本流入国,资本流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早已被发展经济学家所论证并被实践所证明。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取得外资的主要方式是官方资金融通、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资金。经常项目的赤字,大部分通过政府安排和国际组织来弥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由于各国的外汇管制而受到限制。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债务危机的发生。这段时期,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利率剧烈波动,石油价格不断飙升,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出现了极大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银行业迅速发展,并从贸易资金转到更直接地帮助国际收支平衡。同时,这段时期,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积极发展经济,逐步解除了到海外借款的限制。因此,国际银行业备受鼓舞,参与国际贷款的银行数量增加了。作为向发展中国家净注入资金的一部分,外国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从1970年的19%下降到1980年的12%。在这个阶段中,官方资金融通与私人资金融通同步增长。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国际私人资本规模远远超过官方资本,私人资本流动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私人资本对资本管制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一国管制过多,外国投资者会考虑在贷款上加进一定比例的风险溢金,借款成本加大。而如果允许资本自由流出流入,会减少国外投资者的顾虑。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内利率放开后,利率上升,这时候如果能够放松资本管制,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筹资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分散风险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特别是流动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增多,近年来资本项目开放的研究的重点转向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承担和风险分散。托宾—马克威茨(Tobin-Markowitz)模型认为,如果承担某种风险的价格在国家间是不同的,那么,利用包含这些风险的国际金融资产进行贸易的话,各国将会获利,即都会减少风险。
(三)减少管制成本
在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资本管制的效力越来越弱,因而实施资本管制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资本管制的成本有两种,一是费用成本,二是管制带来的弊病。管制所带来的弊病主要有:第一,“寻租”行为。安妮·克鲁格在其《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曾提出一个竞争性寻租模型。该模型指出,对经济活动的政府管制产生各种形式的租金,而人们常常为这些租金进行竞争,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从而导致经经济效率低下、福利损失。以资本管制为例,资本管制为资本项目交易的许可证制创造了一个隐含的市场价值。这种许可证是由负责资本管制的机关根据一系列规则分配给企业和机构的,这就常常使一些人通过行贿等方式来获取许可证的隐含租金,因而导致政治腐败。第二,导致资本外逃增加。有些国家出现经济美元化,从而会使国内货币体系和税基萎缩。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资本外逃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居民持有的国外资产,无论是以官方汇率还是以黑市汇率计算均已超过其国内金融体系的规模。在资本外逃使一国投资规模缩减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又被迫借外债,从而加重了外债负担,经济处于恶性循环中。而实行资本项目的开放有利于降低上述资本管制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国际资本流动蕴藏的风险
(一)对经济主权的冲击
一国的经济主权主要表现在发钞、征税及各种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资本自由流动后,这三方面都受到很大冲击。
1.货币替代对一国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货币替代是经济实体在一定的利率、汇率、税率等差异的情况下,因追求资本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由外币代替本币职能的现象。
货币替代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不同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由于其资本市场的一体化,货币替代主要是私营经济主体有价证券多样化和进出口商争取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的结果。而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经济和政治的不稳定,货币替代则是国内经济主体躲避本国货币所造成的。货币替代的过程通常是外币替代本币作为价值贮藏开始的。随着高通货膨胀的继续,一些价格,特别是一些不动产及金额巨大的商品价格开始以外币标价。不久,一些交易开始用外币履行,特别是大宗买卖。货币替代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盛行于拉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仅拉美国家的货币替代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深度,而且在许多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货币替代也十分严重,以至于现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美元化。狭义的货币替代是指外币存量以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分别在价值贮藏、价值计算和转移支付方面替代本国货币的职能。广义的货币替代还包括留在国外的外逃资本。
表4-3 货币替代的含义
由于外国货币不仅作为保值手段,而且还被作为计价手段和支付手段,大面积地排斥处于劣势的本国货币,因而很多国家出现了与格雷欣法则相反的现象:良币驱逐劣币。政府为使国人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大都提高本币的存款利率,这在短期内会奏效。然而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不解决的话,这种局面不会维持很久。一些拉美国家,如玻利维亚、墨西哥及秘鲁曾采取强制政策,把外币存款变成本币存款,然而却刺激了资本外逃,并把美元转到地下。货币替代改变了货币存量的构成,从而国内的货币需求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货币替代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动态过程,这使得国内的宏观需求管理极为困难。
2.税收。过去税收的依据主要是领土原则,即在管辖地域内对收入和经济活动有征税权力。而在资本项目开放后,这一原则失去了效力。如果一国税率过高,该国居民就会利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来逃避一国的赋税。因此,资本项目自由化日益制约政府在控制税制和税率方面的选择。
3.使以封闭经济为依据的传统货币政策失灵。在封闭经济中,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时,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然而,在当今,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存在,提高利率会诱使国外资金流入,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反之,当国内经济出现衰退时,一国低利率不仅不能刺激投资和消费,反而会造成资本外流,国内投资规模很难扩大。
(二)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1.资本大量流入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国际清算银行认为,亚洲银行脆弱的核心原因在于银行和其他信贷的过度扩张引发了不稳定的资产价格周期。发展中国家的外国资本主要通过银行流入到国内,因而国内银行对外负债的增加会导致银行国内资产负债表的扩大。如果国家对银行管理和监控不善,资本流入就会加大银行信贷扩张的机会,不良贷款的比例就会增加。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90年代在经历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后,国内信贷持续增长。
2.导致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出现。在金融机构把投资者不流动的资产转变为流动性的资产后,国内外经济、金融的不利因素都会导致对金融机构的挤兑。挤兑导致大量资本流出,在缺少足够的国际储备的情况下,将造成货币的贬值;反过来,对预期货币贬值会加重对金融机构的挤兑,从而加重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可以说,金融机构创造的流动性越多,挤兑的临界点就越低,轻微的国内投资收益率下降或国外利率的提高都会导致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发生。
3.导致证券市场出现波动。国际投资者的出现可能会给资本市场定价的效率带来一些冲突。信息的效率会使资本市场发挥配置资本的作用。因为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利用的信息,错误的标价可能导致资本错误地分配到生产效率相对较差的企业和行业。外国投资者的决策会受到其他市场的影响(例如工业化国家的低收益),不会总是反映流入国国内市场的根本经济因素。因此股票价格会因为外国投资者的出现而发生扭曲,进而波动,特别是在那些外国投资者占了大部分交易量的市场。
(三)汇率超调导致国际收支危机
根据多恩布什的超调汇率理论,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特点。在短期内,实际汇率不能满足购买力平价的要求,会发生过度调整的现象。这会给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看,开放资本项目后,由于资本的大量流入,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本币升值。货币升值降低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出口减少,经常项目急剧恶化,货币汇率面临很大压力。这时,如果外国投资者大幅度的减少资本流入或开始撤资,本国汇率又会急剧下跌。同时由于经常项目的恶化及外资流入的减少,有外债的国家的到期还本付息就会出现困难,从而引发一场货币危机。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