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题]
(1~2题)
A 水丸
B蜜丸
C浓缩丸
D蜜丸+浓缩丸
E水丸+浓缩丸
1.可以采用塑制法制备的丸剂是( )
2. 可以采用泛制法制备的丸剂是( )
(3~5题)
A嫩蜜
B中蜜
C老蜜
D中蜜或老蜜
E上述均可以
3.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制备蜜丸需要采用( )为辅料
4.富含纤维的的药物制备蜜丸需要采用( )为辅料
5.粉性或含有部分糖粘性的药物制丸需要采用( )为辅料
(6~8题)
A水丸
B蜜丸
C水蜜丸
D糊丸
E蜡丸
6.以炼蜜为辅料用于制备( )
7.以药汁为辅料用于制备( )
8.以糯米糊为辅料用于制备( )
(9~11)
A含水不超过6.0%
B含水不超过9.0%
C含水不超过12.0%
D含水不超过15.0%
E含水不超过20.0%
9.《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水丸的含水量为
10.《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水蜜丸的含水量为
11.《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浓缩蜜丸的含水量为
(12~15题)
A15min内溶散
B30min内溶散
C45min内溶散
D60min内溶散
E120min内溶散
12.《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水蜜丸的溶散时限为( )
13.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水丸的溶散时限为( )
14.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浓缩丸的溶散时限为( )
15.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滴丸的溶散时限为( )
(16~19题)
A泛制法
B塑制法
C泛制法与塑制法
D滴制法
E热熔法
16.胶丸
17.逍遥蜜丸
18.先起模子
19.浓缩丸
[X型题]
1.可以用做制备丸剂的辅料的是( )
A水
B酒
C蜂蜜
D药汁
E面糊
2.关于水丸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含药量较高
B可以掩盖不良气味
C不易吸潮
D溶解时限易控制
E生产周期短
3.在水丸制备中有些药物可以提取药汁作为泛丸的赋形剂,以下药物宜提取的是( )
A丝瓜络
B乳香、没药
C白术
D阿胶
E胆汁
4.关于起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起模是指将药粉制成直径0.5~1mm的小丸粒的过程
B起模是水丸制备最关键的工序
C起模常用水作润湿剂
D为便于起模,药粉的粘性可以稍大一些
E起模用粉应过5号筛
5.水丸的制备中需要盖面,方法有以下( )几种
A药粉盖面
B清水盖面
C糖浆盖面
D药浆盖面
E虫蜡盖面
6.关于塑制法制备蜜丸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糖、粘液质较多宜热蜜和药
B所用炼蜜与药粉的比例应为1:1~1:1.5
C一般含糖类较多的药材可以用蜜量多些
D夏季用蜜量宜少
E手工用蜜量宜多
7. 制丸块是塑制蜜丸关键工序,那么优良的丸块应为( )
A可塑性非常好,可以随意塑形
B表面润泽,不开裂
C丸块被手搓捏较为粘手
D较软者为佳
E握之成团、按之即散
8.蜂蜜炼制不到程度,蜜嫩水多可导致蜜丸
A表面粗糙
B蜜丸变硬
C皱皮
D反砂
E空心
9.关于浓缩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又称为“药膏丸”
B又称为“浸膏丸”
C是采用泛制法制备的
D 是采用塑制法制备的
E与蜜丸相比减少了体积和服用量
10.关于微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球形小丸
B胃肠道分布面积大,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
C释药规律具有重现性;
D我国古时就有微丸,如“六神丸”“牛黄消炎丸”等
E微丸是一类缓、控释制剂
11.关于滴丸冷却剂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
A冷却剂不与主药相混合
B 冷却剂与药物间不应发生化学变化
C液滴与冷却剂之间的粘附力要大于液滴的内聚力
D冷却剂的相对密度应大于液滴的相对密度
E 冷却剂的相对密度应小于液滴的相对密度
12.滴丸基质应具备的条件是
A熔点较低或加热(60-100℃)下能熔成液体,而遇骤冷又能凝固
B在室温下保持固态
C要有适当的粘度
D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E不与主药发生作用,不影响主药的疗效
13.固体药物在滴丸的基质中分散的状态可以是( )
A形成固体溶液
B形成固态凝胶
C形成微细结晶
D形成无定型状态
E形成固态乳剂
14.关于滴丸丸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滴丸滴速越快丸重越大
B温度高丸重小
C温度高丸重大
D 滴管口与冷却剂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cm
E滴管口径大丸重也大,但不宜太大
15.为改善滴丸的圆整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液滴不宜过大
B液滴与冷却液的密度差应相近
C液滴与冷却剂间的亲和力要小
D液滴与冷却剂间的亲和力要大
E冷却剂要保持恒温,温度要低
16.丸剂可以包( )衣
A药物衣
B糖衣
C薄膜衣
D肠溶衣
E树脂衣
17.水丸包衣可起到( )作用
A医疗作用 B保护作用 C减少刺激性 D定位释放 E改善外观
18.丸剂包衣按传统方法可包成( )
A朱砂衣 B青黛衣 C雄黄衣 D虫胶衣 E百草霜衣
19.下列丸剂中需作溶散时限检查的是( )
A水丸 B糊丸 C水蜜丸 D蜡丸 E浓缩丸
20.目前丸剂发展出一些现代改进剂型,包括( )
A糊丸 B滴丸 C浓缩丸 D蜡丸 E胶丸 [NextPage]
答案
[B型题]
(1~2题)
1.D
2.E
(3~5题)
3.A
4.C
5.B
(6~8题)
6.B
7.A
8.D
(9~11)
9.B
10.C
11.D
(12~15题)
12.D
13. D
14. E
15. B
(16~19题)
16.D
17.B
18.A
19.C
[X型题]
1.ABCDE
注解:水、酒、药汁主要用于水丸的制备辅料,蜂蜜主要用于蜜丸、水蜜丸等的辅料,面糊主要用于糊丸制备的辅料。
2.ABC
注解:水丸在制备时所用辅料是水、酒、醋、药汁,制备后随着干燥过程的结束,辅料的水、酒、醋、药汁中的溶剂均已除去,整个水丸不含其他辅料,因此可以说含药量高;水丸是以泛制法制备的,每层药粉均是层层泛入,因此将不良气味的药粉泛入内部可以加以掩盖;每层药粉均较为致密,因此不易吸潮;但是在制丸过程中丸和丸接受的撞击力往往不同,因此有的丸撞击较实不易溶散,有的易溶散,溶解时限不易控制;整个制丸过程操作工序较长,生产周期长。
3.ABD
注解:丝瓜络为纤维性较强的植物药,乳香、没药为粘稠度大不易粉碎的树脂类药,阿胶富含胶质,如果做泛制药粉,一则难以粉碎,二则不易泛制;而胆汁本身即为液态,不必提取;白术为不同植物药,且含挥发油,可以粉碎入药。
4.ABC
注解:为便于起模,药粉的粘性应适中,粘性过强或无粘性的药粉均不利于起模;起模用粉应过6~7号筛。
5.ABD
注解:泛制法盖面有三种:清水盖面、清浆盖面、干粉盖面。
6.BDE
注解:含有糖、粘液质较多宜温蜜和药,若热蜜和药蜜温过高易使其熔化,所得丸块粘软,不易成形,冷后又变硬,不利制丸,服后不易溶散;一般含糖类较多的药材用蜜量宜少些,因为本身有一定粘性,夏季温度高,用蜜量宜少;手工不如机械混合力量大,用蜜量宜多。
7. AB
注解:优良的丸块应该软硬与粘稠度适宜,能够随意塑形而不开裂,手搓捏而不粘手,不粘附器壁。
8.CD
注解:蜂蜜炼制不到程度,蜜嫩水多说明其中有一定蔗糖含量,当蜜丸失水干燥后,会有蔗糖析出造成“反砂”现象,失水干燥后原有蜜丸皱缩,产生“皱皮”现象。
9.ABE
注解:浓缩丸又称为“药膏丸” 或“浸膏丸”,既可以采用泛制法制备又可以采用塑制法制备;由于蜜丸是以药材原粉入药,而浓缩丸中的药材经过了提取,因此与蜜丸相比减少了体积和服用量,可以说是传统蜜丸的改进。
10.ABCD
注解:微丸是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球形小丸;微丸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分布面积大,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其释药行为是组成一个剂量的多个小丸释药行为的总和,个别小丸制备上的缺陷不致于对整个制剂的释药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其释药规律具有重现性;微丸可以是制成缓、控释制剂,也可以是速效制剂。
11.AB
注解:液滴与冷却剂之间的粘附力要小于液滴的内聚力,以使液滴可以收缩凝固成丸,但也不宜过小,否则不利于液滴表面附着气泡的逸出;冷却剂的相对密度应与液滴的相对密度接近,以使液滴逐渐上升或缓缓下沉而使充分凝固,使丸型圆整。
12.ABDE
注解:滴丸制备的过程是基质与药物融合在一起,再滴入冷却剂中,冷凝为固体,因此需要基质熔点较低或加热(60-100℃)下能熔成液体,而遇骤冷又能凝固;另外滴丸未用时应为固体,对人体应安全,对药物无不良影响。
13.ACD
注解:形成固态凝胶及形成固态乳剂是液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
14.BE
注解:理论丸重的计算公式为2πrγ,滴管口径大丸重也大,但不宜太大,过大液滴不能充分浸润管口;滴丸滴速越快也越不易浸润管口因此丸重应比预想的小;温度高γ(表面张力)小,因此丸重小;滴管口与冷却剂之间的距离应小于5cm,否则液滴可能因撞击冷却剂液面而跌散,导致丸重差异。
15.AB
注解:液滴不宜过大,因为液滴愈小,单位表面积愈大,收缩力越强,越容易成球形;液滴与冷却液的密度差不宜过大,应相近这样能使液滴缓慢上升或下沉,使圆形圆整;液滴与冷却剂间的亲和力要适宜,过大不能成球形,过小不利于气泡逸出;冷却剂要梯度冷却,有利于丸收缩成型;
16.ABCDE
17.ABCDE
注解:水丸可以包药物衣,即可起到一定药理作用,另外包朱砂衣也较美观;一般包衣都较致密,可以增强制剂稳定性,包肠溶衣可以在肠定位释放。
18.ABCE
注解:药物衣为传统包衣方法。
19.ABCDE
注解:一般大蜜丸不检查溶散时限,其他均检查。
|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