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
发布时间:2011/5/10 10:47:56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保护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B.刑罚是最严厉的国家强制方法
  C.刑法具有补充性
  D.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都是刑法惩罚的对象
  2.依我国刑法规定,适用保护管辖原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些条件中不包括( )
  A.所犯之罪必须侵犯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
  B.犯罪人必须年满18周岁
  C.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D.所犯之罪按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
  3.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
  A.属人管辖原则
  B.保护管辖原则
  C.属地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4.不属于不作为犯罪法律性质义务来源的是( )
  A.道德义务
  B.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C.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
  D.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犯罪预备成立条件的是( )
  A.主观上为了犯罪
  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C.事实上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 )
  A.故意犯罪
  B.实行犯罪
  C.犯罪既遂
  D.过失犯罪
  7.连续犯的特征不包括( )
  A.数次行为具有连续性
  B.数次行为的性质可以不同
  C.数次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
  D.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故意
  8.我国刑罚的一般预防对象不包括( )
  A.已经犯罪的人
  B.具有犯罪危险的人
  C.可能犯罪的人
  D.犯罪被害人
  9.下列属于刑罚处理方法的是( )
  A.训诫
  B.赔偿损失
  C.赔礼道歉
  D.罚金
  1O.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 )
  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1.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原则上是依据犯罪的( )
  A.危害程度
  B.对象
  C.方法、手段
  D.同类法益
  12.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服务对象是( )
  A.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
  B.境外的机构
  C.境外的人员
  D.境外的组织
  1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主体是( )
  A.依法被确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
  B.依法被指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
  C.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D.一般主体,但只限于自然人
  14.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应构成( )
  A.信用卡诈骗罪
  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C.金融凭证诈骗罪
  D.一诈骗罪
  15.我国刑法规定的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 )
  A.国家工作人员
  B.一般主体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司法工作人员
  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集体财产的行为,应构成( )
  A.贪污罪
  B.职务侵占罪
  C.侵占罪
  D.盗窃罪
  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证罪的犯罪时间是( )
  A.在案件侦查过程中
  B.在案件审判过程中
  C.在诉讼过程中
  D.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l8.我国刑法规定的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体是( )
  A.军人
  B.参战军职人员
  C.军人和民兵
  D.现役军人
  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 )
  A.故意
  B.故意,且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
  D.故意,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 )
  A.司法工作人员
  B.国家工作人员
  C.行政执法人员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NextPag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
  A.法律主义
  B.禁止事后法
  C.禁止类推解释
  D.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E.明确性
  22.属于亲告罪的包括( )
  A.强奸罪
  B.侵占罪
  C.侮辱罪
  D.遗弃罪
  E.虐待罪
  23.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
  A.教唆犯
  B.主犯
  C.从犯
  D.胁从犯
  E.牵连犯
  24.依照我国刑法,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
  A.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B.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C.不是累犯
  D.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E.必须是过失犯罪
  25.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犯罪主体不同
  B.对象不完全相同
  C.行为不同
  D.故意内容不同
  E.罪过形式不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刑法的溯及力
  27.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8.累犯
  29.非法持有毒品罪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0.在共同犯罪的实行过程中,部分犯罪人放弃犯罪而其他犯罪人的行为达到既遂时,放弃犯罪者也成立犯罪既遂。( )
  31.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只限于对一人所犯异种数罪的并罚,对同种数罪不予并罚。( )
  32.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
  33.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仍然构成行贿罪。(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3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
  36.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37.试论述故意犯罪形态、故意犯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刘某,男,28岁。某日晚,刘某趁张某(女,23岁)不备,往其臀部扎了一针麻醉药致张某昏迷,刘某随即拿走张某的手提包(内有现金人民币2000余元)。刘某正欲离去,发现张某貌美,顿生歹意,便奸淫张某。张某在被奸淫的过程中苏醒,奋起反抗。刘某见状害怕罪行暴露,于是产生杀人灭口的念头,用地上的石块猛击张某的头部致使张某死亡。刘某随即逃离现场。
  对刘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