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公卫医师实践技能辅导:脑梗死的诊断
发布时间:2011/6/21 20:59:39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脑梗死的诊断
  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安静状态下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发作的TIA,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脑脊液正常,SPECT,DWI、PWI有助于早期诊断,DSA、CTA、MRA可发现血管异常。
  脑梗死的恢复期治疗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行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等。
  1)康复治疗。
  2)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脑梗死的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
  ①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②调控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不需降压治疗;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以上,给予缓慢降压治疗。
  ③控制血糖:急性卒中高血糖可加重脑损害,如血糖超过11.1mmol/L,应用胰岛素降糖,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
  ④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处理相应并发症。
  2)溶栓治疗
  临床常用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
  主要适应证:①年龄不超过75岁;②发病6小时之内;③血压低于180/110mmHg;④无意识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预后较差,出现意识障碍也可考虑溶栓);⑤头部CT排除脑出血;⑦患者或家属同意等。
  主要禁忌证:①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素质;②近3个月有脑卒中、脑外伤史和心肌梗死病史,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病史,2周内有接受较大的外科手术史;③血压高于180/110mmHg;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等。
  3)抗凝治疗:主要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中至重度卒中患者不建议抗凝,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倾向和血小板减少。
  4)降纤治疗:(降解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酶等。
  5)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6)脑保护治疗。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