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师专业知识:汇率制度的改革与选择
发布时间:2011/7/12 20:33:1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汇率制度的改革与选择
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以来已经近30多年了,经济学家对这一汇率制度普遍感到失望。原先对浮动汇率的希望与预期大都未实现。
首先,人们期望名义浮动汇率的运动将与相对物价和其他基本要素相一致,如脱离基本情况,由稳定性投机消除。因此实际汇率波动小,它只应反映基本状况的改善。但实际情况是,实际汇率的波动比原先希望的大,一般估计其波动幅度比布雷顿森林体系大几倍。1981年(浮动汇率时),英镑升值60%,而1967年(固定汇率时)只升值14%;1984—1985年美元升值25%~39%;而1971年美元只升值15%;再比如1965年,美元大幅度贬值,达30%左右。
其次,当时希望浮动汇率可使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独立,财政货币政策较易控制总需求,并可加以微调。但直到1979—1984年,欧洲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批评仍很强烈,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一国很难有独立的宏观经济政策。此外,现金资本流动量大,一国常常会受到国外干扰,但得不到浮动汇率的隔离保护,浮动汇率同固定汇率相比,国家间相互以来情况相似,甚至更严重。
再次,当时希望浮动汇率可以减少或不要外汇储备金,依靠汇率调节即可。实际上,目前许多国家都实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对汇率和外汇市场不时调节,他们也需要很多储备金。第四,当时希望浮动汇率可以减少保护主义。因为浮动汇率可以减少不协调。在浮动汇率下实行保护,既不能增加总需求,也不能改进贸易收支。但实际情况是,在浮动汇率制下不协调持续存在,从而引起新的保护倾向。
近30多年来,由于原来的浮动汇率模型本身的缺陷,加上此后理论上的发展、制度上的改革如金融一体化、工资指数化以及在浮动汇率下的不稳定经济情况比过去尤甚等,都是原先未料到的。所以,当时的希望没有落实。基于上述情况,近年来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的汇率改革,更多倾向于固定汇率或者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结合。
1.固定汇率制度永久化。
麦金农(McKinnon)提出实行永久的固定汇率制。由主要参与国对称地实行无冲销干预,协调彼此货币政策,以稳定世界贸易商品价格。他把固定汇率建立在可比的一揽子贸易品的购买力平价上。关于抑制通货膨胀,麦金农认为应采取联合行动(各国中央银行构成世界货币供应量)来决定通货膨胀率。各中央银行有责任调整国内资产以完成通胀目标。
库波(Cooper)走得更远,主张由主要工业国建立一个共同货币。他认为应仿效美国联储制,由许多工业国组成一个公开市场委员会来决定集体的货币政策。根据各国GNP决定每国有多少投票权,各国选择代表参加公开市场委员会,其目的在于运作货币体系。协调应该是对称性的,即地区货币供应由全面国际收支余额来管理。
2.实行汇率目标区。
威廉姆逊(Williamson)等提出,把汇率目标区作为汇率的管理形成一个准则。改革的设想为:
(1)有一中央汇率,其他汇率可在中央汇率上下10%范围内波动;
(2)中央汇率是实际的汇率,应与基本均衡情况相一致,应予以公布;
(3)主要工业国(如德、美、日三大国)利率政策来保卫目标区。例如汇率接近上限,当局应降低利率;反之,则提高利率。 [NextPage] 目标区的作用是:(1)对固定汇率而言,它允许少量的临时货币独立性;
(2)对浮动汇率而言,它可以把汇率稳定在基本均衡左右而财政政策也比在浮动汇率制下有效;
(3)对可调整的钉住汇率而言,它允许当局变更中央钉住汇率,而不必改变货币实际价值。
3.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肯宁(Kenen)建议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但可以有较大幅度的上下限。他认为德、日、美三大国应采取类似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而克鲁格曼(Krugman)所赞同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多少接近于固定汇率,但可以自由决定加以调整。可调整的钉住汇率与目标区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不过可调整的钉住区要小些,重点放在固定汇率而不允许较大范围浮动,而中央汇率的变动比目标区要小些。
4.采取限制资本流动的措施。
一些经济学家如托宾(Tobin)和多恩布什(Dornbush)担心目前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量过大,主张加以限制以缓和汇率波动。限制的方法有:引入资本管制、对外汇交易课税以及利息平衡税等。托宾主张对一切外汇交易课以轻微税率已引起广泛注意。如果国内利率超过外国,可能引起向国内投资的动机,加税可使国内利率持续高于国外,这样加税可抑制短期资本运动,而对长期资本流动影响小。前者可造成经济不稳定,而后者是生产性投资,比较稳定。此战略可抑制短期不稳的资本流动,同时又促使更多资本流向长期生产性投资。当然,除非全球广泛执行加税,否则资本交易将走向无税区。
5.实行爬行钉住制度。有两种钉住:
(1)购买力爬行钉住,可以维持一国竞争地位。同时汇率调整幅度小,可预见性较大,这是其优点。但购买力爬行钉住对高通胀国有利,可维持适当通胀率。就汇率纪律而言,不如可调整的钉住。在通胀率已知的情况下,购买力爬行钉住可预见性大。
(2)任意爬行钉住的特点是,爬行的基础更富弹性,其优点是当局可以用微调、小步调整汇率,从而可以有较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但不利之点是可预见性差,易受投机冲击,此外汇率纪律性也差。
6.双重汇率。
近年来对双重汇率的兴趣又加以恢复。双重汇率的优点是,当汇率波动时,可用以保护商品交易、工资与价格。另一方面,波动的资本流动,可由资本项目汇率的变动加以吸收。双重汇率的困难在于在管理上不易区分资本交易和商品交易。如果二者差距过多,堵塞二者间漏洞颇为不易。
目前汇率波动大而投机较多,因此各国都重视汇率的干预。主要利用短期利率的升降和国际储备来干预。但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面仍以国内经济为主,如通胀、失业、经济衰退等。所谓内外均衡其实仍以内部均衡为主,除非汇率波动剧烈或受到外来严重冲击如石油价格危机,才用较大力量对付外部均衡或汇率波动。目前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资本大量自由流动,金融创新不断发展,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深,以一国之力干预外汇市场实行内外均衡看来很难奏效。所以,汇率制度必将会有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