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全国201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
发布时间:2011/7/25 9:31:26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的机能是指(   )
  A.刑法的任务
  B.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
  C.刑罚的功能
  D.刑法现实与可能产生的效益
  2.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
  A.属地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3.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想渊源来自(   )
  A.人们的因果报应观念
  B.自利观念
  C.心理强制观念
  D.善恶区分观念
  4.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
  A.惩罚犯罪
  B.打击犯罪
  C.预防犯罪
  D.消灭犯罪
  5.下列各项关于刑法时效制度的内容,不为我国刑法规定的是(   )
  A.行刑时效
  B.追诉时效
  C.追诉时效的延长
  D.追诉时效的中断
  6.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一人犯数罪被判处数个拘役,决定其执行的刑期最高不能超过 (   )
  A.2个月
  B.6个月
  C.1年
  D.3年
  7.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法益是(   )
  A.犯罪对象
  B.直接客体
  C.一般客体
  D.犯罪结果
  8.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A.从轻处罚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行为人本欲杀甲,黑夜里误将乙杀害。行为人的行为(   )
  A.属于意外事件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11.叛逃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军人
  B.国家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中国公民
  12.非法持有枪支罪的主观方面(   )
  A.只能是过失
  B.只能是故意
  C.可以是过失
  D.可以是故意
  13.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劣药”,包括(   )
  A.变质的药品
  B.被污染的药品
  C.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
  D.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14.下列行为中,属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行为方式的是(   )
  A.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B.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C.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D.冒用他人信用卡
  15.非法出售发票罪的“发票”是指(   )
  A.增值税专用发票
  B.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的发票
  C.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的发票
  D.上述发票以外的发票
  16.关于强奸罪的犯罪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妇女可以成为强奸罪的直接正犯
  B.妇女可以成为强奸罪的间接正犯
  C.妇女不能构成强奸罪
  D.妇女不能构成强奸罪的共同正犯
  17.刑讯逼供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国家工作人员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一般主体
  18.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C.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
  D.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9.关于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罪对象仅限于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
  B.本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
  C.本罪赠送的对象只能是外国人
  D.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20.关于滥用职权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犯罪主体是公职人员
  B.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只能是滥用自己的一般职务权限
  D.滥用职权的行为违背了其职务行为的宗旨 [NextPag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
  A.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保护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
  D.保护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E.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
  22.作为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所剥夺的权利包括(     )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自由
  C.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E.担任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减轻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E.应当免除处罚
  2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
  A.假想防卫
  B.事前防卫
  C.事后防卫
  D.防卫挑拨
  E.防卫过当
  25.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危险物质”,包括(     )
  A.毒害性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毒品
  D.淫秽物品
  E.传染病病原体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罪刑法定原则
  27.准自首
  28.危害行为中的作为
  29.职务侵占罪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0.以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对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
  31.对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一律不能实施紧急避险。(   )
  32.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   )
  33.张某在驾驶小货车的过程中,因超速、占道而撞倒行人李某并致其受伤昏迷,张某便将李某抱上小货车带离事故现场,拉至一个偏僻地带,并将李某隐藏在树林里,李某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张某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简要回答减刑的条件。
  35.简要回答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6.简要回答保险诈骗罪的客观行为的具体表现。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37.试比较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袁某是公安机关的合同制民警,在进入公安机关后表现积极。某日,袁某所在公安机关抓获一个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何某,袁某参与了审讯。何某在审讯过程中一直拒不承认自己实施了盗窃行为,袁某为了让何某承认,便逼何某“坐文明椅”,用手铐和脚镣等工具使何某处于半蹲半立的状态,但腰不能伸不能屈、手脚不能活动。3个小时后,何某因动脉血管受到长时间的严重挤压而出现休克,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对本案袁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