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外贸 >> 国际商务师 >> 正文
国际商务师专业知识:吸收论
发布时间:2011/8/1 19:52:58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吸收论
  吸收论是米德和亚历山大在战后初期提出来的。它是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各变量和总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该理论认为,由于国内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大于生产,因此必须输入国外的商品和劳务加以弥补,故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是: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
  总收入=总支出
  但凯恩斯是以封闭经济作为考察对象,如果把对外贸易包括在内,则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为:
  Y=C+I+G(X-M)
  移项:X-M=Y-(C+I+G)
  亚历山大将X-M用B表示,C+I+G用A表示,则:
  B=Y-A
  其中,B为国际收支差额,Y为国民收入,A为总支出或总吸收。
  该公式表明国民收入减去国内总支出等于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总收入大于总吸收,逆差意味着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所以一国国际收支最终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或增加收入或减少支出。因此吸收论的政策主张 是:增加产量Y或减少支出A。约翰逊分别称之为支出转向政策和支出减少政策。
  所谓支出转向(转换)政策具体分两种:一是货币贬值,二是贸易控制(包括关税、补贴和数量限制等)。贬值的目的是通过相对价格的变动把国内支出转向国内产品,贸易控制一般针对进口,目的是把国内支出从进口转向国内产品。有时也用于刺激出口,目的是把外国支出转向本国产品。
  而支出减少政策是通常采用货币限制、预算限制甚至直接控制等方式,这些政策往往减少收入和就业。如果一国不仅有国际收支逆差,而且还有通货膨胀的压力,那么这些政策就有额外的吸引力。但是一国如果处于通货膨胀状态,这一政策就有相应的缺点。
  吸纳论把国际收支的调节同国内经济联系起来,说明通过国内经济的调整,可以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但是,该理论仅把进出口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在国际资本流动因素日趋重要的今天,这种理论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就显得有一定的局限性。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