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师专业知识:利率平价理论
发布时间:2011/8/1 19:54:52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在其《货币改革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后经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发展而成。该学说主要研究国际货币市场上利差与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
1.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于各国间存在利率差异,投资者为获得较高收益,就将其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如甲国的利率水平高于乙国,投资者就会把资金从乙国调到甲国。为避免汇率风险,投资者一般按远期汇率把在甲国的投资收益变为乙国货币,并将此收益与在乙国投资所得收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两国投资收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直到通过汇率的调整,两国的投资收益相等时,国际间的资本移动才会停止。
2.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表达式。
现假定,本国投资者在国内用一单位本币投资可获得本利和1+id,若换成外币在国外投资可获得本利和(1+if)/E,为避免外汇风险,该投资者可利用远期外汇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将在国外投资的本利和换成本币:
(1+if)F/E
套利活动将使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的本利和趋于一致,即:
1+id=(1+if)F/E (11-5)
整理得:1+id/1+if=F/E (11-6)
等式两边同减1,则:id-if/1+if=(F-E)/E (11-7)
(F-E)/E即为远期外汇的升贴水率P,则(3)式变为
P=id-if/1+if (11-8)
将(4)式变形,得:P+Pif=id-if (11-9)
因两个较小的分数相乘其积更小,故P和if可忽略不计,则(11-9)式可变为:
P=id-if (11-10)
(11-7)式和(11-10)式称为利率平价。其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与两国货币的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贴水,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将在远期升水。[NextPage] 3.当代利率平价理论的发展。
现代理论评价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从实践的角度看,有以下缺陷:
第一,利率平价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是资金完全套利,而且资本完全自由流动。
第二,套利本身受机会成本和外汇风险成本的影响,所以套利资金的供给弹性并非无限大。
第三,利率平价理论忽视了市场投机这一重要因素。市场可能受到投机者行为的影响,一直与实际汇率与均衡的利率平价出现偏差。
针对这些缺陷,现代利率平价理论的研究者提出了两点修正:
(1)资金有限供给下的利率平价
P=i(1+1/Es)-i*
如果套利资金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则P=i-i*。原利率平价公式成立。而现实中供给弹性不会无穷大,而且供给弹性的正负取决利率的高低,从而引起资金从本国流向外国或相反,因此套利资金的供给弹性将直接影响实际汇率偏离利率平价的程度。
(2)投机与套利的市场均衡。传统的利率平价理论忽略了投机者行为对远期汇率和利率平价的影响,实际上外汇市场的交易者包括投机者和商品交易者(后者的行为与套利者相似)。因此,发展的利率平价理论把投机者的行为同套利者的行为结合,认为均衡的远期汇率是由投机者与套利者行为共同决定的。
投机者与套利者的行为不同。投机者只有从预期的变化中能够得到足够补偿风险的利润时,他们才进行投机,通常是非抵补行为。而套利者在各国之间转移资金,是为了获得利差,是一种抵补套利。交易者一般是指进出口商,在即期和远期市场上交易,力求避免风险,实际上是套期保值者,行为与套利者相似,而与投机者不同。
4.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
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从理论上说明了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即以利差作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对于实际操纵外汇市场,预测远期汇率趋势,制定和调整汇率政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率平价说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从实践的角度看有以下两个缺陷:
(1)利率平价理论是以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受任何限制为前提的,即要求存在一个一体化的货币市场。这一条件过于严格,无疑会影响其理论和模型的应用性。
(2)该学说的另一前提是各国间的资产是可以完全替代。实际上,以各国货币标价的资产的风险程度是不同的,预期收益率也不同。因此不同资产之间不能完全替代。这就使得利率平价难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