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执业中药师综合辅导:生物药剂学的含义和内容
发布时间:2011/8/13 19:48:1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生物药剂学的含义
  生物药剂学系指通过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研究,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及副作用、毒性)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制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和合理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生物药剂学着重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药理上证明有效的药物制成某种剂型,以一定方式给药后,能否很好吸收,并及时分布到体内所需作用部位而发挥预期的疗效?
  ②若能吸收和分布,其吸收和分布的规律如何?
  ③总吸收率是多少?在体内存留多长时间?
  ④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途径与规律如何?
  ⑤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因素有哪些?等等。
  生物药剂学的内容
  (1)探讨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剂型因素,并不是单纯指片剂、丸剂和注射剂等的狭义的剂型概念,而是泛指与剂型相关的下列因素:
  ①药物化学结构的改变(如形成酯、盐和络合物等)。
  ②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如颗粒大小、表面积、溶解速率和晶型等)。
  ③处方中所用赋形剂和附加剂的性质、用量及其生物效应。
  ④药物的剂型和给药方法。
  ③药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和操作条件。
  (2)药物动力学的研究:通过实验,取得各种参数,经数学处理,求得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规律,最终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探索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为选择最佳剂型、处方组成、剂量、给药方法和给药间隔等提供参考依据。
  (3)实验设计:叙述生物药剂学实验方法的特点、要求、程序、方法、实验动物的选取、数据的取舍与处理等。 [NextPage]
  2 如何求算常温下(25℃)的药物有效期
  药剂成品往往写明“本品主药含量为标示量的±10%为合格”,也就是说,把主药含量的标示量作为100%,凡主药含量在110%~90%之间均视为合格。高于110%或低于90%均为不合格;通常,只有配制操作失误情况下才会出现超过高限的可能性;而药剂制成后在贮存过程中,只会逐步降解或失活,主药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降低的,当主药含量降至原标示量的90%以下,就视为不合格了,因此,所谓有效期就是指在25℃对主药含量从原标示量100%降至90%所经历的时间,常用符号为t0.9。
  求t0.9的公式:t0.9=0.105/K
  式中:K的意义同上。只要知道药物K值,就可求出t0.9。K值愈小,即药物降解速度愈慢,t0.9值就愈大,即药物有效期愈长,说明药物愈稳定。
  举例:已知某药物为一级分解反应,其K值为0.000144,求算出该药物的有效期。
  答:可代入公式:t0.9=0.105/K=0.105/0.000144天-1=722.2天。
  可把该药物的有效期定2年。
  3 一级分解速度常数K值的查找和求算方法
  任何一种药物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如在室温25℃下,其一级分解速度K值是不变的。可从参考书或有关资料中查找到,直接代入求算t1/2或t0.9的公式中。
  另外,也可采用下列公式求算:
  K=(2.303×logC0/C)/t
  式中:K为药物一级分解速度常数。
  t为在25℃下贮存的时间,也就是药剂制成后放在25℃条件下,直到再次检测主药含量时止,所经历的时间。
  C0为药剂制备时主药的原含量。
  C为药剂经t时间贮存后,再次检测所得主药实际含量。
  举例:某药剂属一级分解反应,制备主药的原含量为40mg/mL,在25℃条件、贮存30天后,再次检测所得的主药实际含量为30mg/mL,试求其K值、t1/2值和t0.9值。
  答:从题中已知:C0=40mg/mL,C=30mg/mL,t=30天。
  (1)求K值,用公式K=(2.303×logC0/C)/t
  代入:K=(2.303×log40/30)/30=0.0096天-1
  (2)求t1/2值,用公式t1/2=0.693/K
  代入:t1/2=0.693/0.0096天-1=72.1375天
  (3)求t0.9值用公式t0.9=0.105/K
  t0.9=0.105/0.0096天-1=10.9375天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