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2015年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历年真题及解析(33)
发布时间:2011/8/2 20:01:37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1.贫血起病缓慢,血红蛋白虽低下,但仍无明显症状,其原因主要是
  A.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产生及浓度增高
  B.体内循环血量无改变
  C.骨髓代偿性增生
  D.心血管的代偿功能
  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慢性贫血患者往往比急性贫血患者对血红蛋白降低的耐受能力强,其主要原因是慢性贫血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产生及浓度增高,使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强。
  2.缺铁性贫血Plummer-Vinson综合征,其特点为
  A.异食癖
  B.与贫血有关的吞咽困难
  C.舌乳头萎缩
  D.慢性萎缩性胃炎
  E.胃酸缺乏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缺铁性贫血可造成黏膜损害,表现为口炎、舌炎、浅表或萎缩性胃炎和胃酸缺乏;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的表现,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及脱落;指甲脆薄易裂,重者可变平或凹陷(反甲);严重病例可发生吞咽困难,称为Plummer-Vinson综合征。
  3.缺铁性贫血采用铁剂治疗,观察疗效最早的指标是
  A.血红蛋白上升
  B.血清铁恢复正常
  C.面色红润
  D.网织红细胞增
  E.MCV恢复正常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2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1~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血象完全恢复约需2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补足体内铁贮备。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是观察疗效最早的指标。
  (4~5题共用备选答案)
  A.缺铁性贫血
  B.慢性失血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海洋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叶酸缺乏可导致: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红细胞生成减少是贫血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包括:①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②分化细胞生成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和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球蛋白合成障碍所致的海洋性贫血);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5.造血干细胞异常可导致: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红细胞生成减少是贫血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包括:①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②分化细胞生成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和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球蛋白合成障碍所致的海洋性贫血);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NextPage]   6.女,16岁。近3天双下肢伸侧出现紫癜,分批出现两侧对称、颜色鲜红,伴腹痛及关节痛,血小板160×109/L,WBC10×109/L,Hb100g/L,凝血时间正常,应首先考虑
  A.过敏性紫癜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血友病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过敏性紫癜的特点:紫癜以双下肢及臀部多见,对称分布,大小不等,分批出现,常可高出皮肤表面,可伴有荨麻疹,可有轻微痒感。可伴有关节痛、腹痛、腰痛、血尿、黑便等。患者临床症状与上述表现符合,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凝血时间正常,考虑为过敏性紫癜。
  7.区别急性与慢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A.病程长短
  B.血白细胞增加程度
  C.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D.血片中原始细胞比例
  E.骨髓幼稚细胞的成熟程度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骨髓中原始细胞一般在30%以上;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自然病程在1年以上,骨髓原始细胞一般在2%以内,比较成熟的白细胞占大多数。区别急性与慢性白血病主要依据是骨髓幼稚细胞的成熟程度。
  8.女,16岁。发热、皮肤紫癜5天,伴腹痛、便血、关节肿痛。查体:四肢及臂部皮肤呈对称分布红色斑丘疹,血压110/70mmHg,尿红细胞(++),蛋白(++),可见管型,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首先考虑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过敏性紫癜
  C.风湿热
  D.血友病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患者有皮肤紫癜、腹痛、便血、关节肿痛,实验室检查显示有肾脏损害,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正常,首先考虑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血管炎症反应除见于皮肤、黏膜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外,还可累及肠道、肾及关节腔等部位小血管,出现相应器官的临床症状。
  9.慢粒患者,采用马利兰加别嘌呤醇治疗,用后者药物的目的是
  A.增加马利兰的疗效
  B.缩小脾脏
  C.减低马利兰的副作用
  D.延长病人生存期
  E.降低血液中尿酸浓度,防止高尿酸血症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白血病活动时,特别是经化疗后,嘌呤分解代谢产物尿酸增加,可引起尿酸性肾病。别嘌呤醇是体内次黄呤醇的异构体,可抑制次黄呤醇氧化酶。使尿酸合成减少。
  10.白血病患者,12岁,近日左眼眶出现2cm×2cm大小无痛性肿块。最可能是下列哪型白血病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绿色瘤多见于儿童与青年急粒白血病患者,常见部位为颅骨、眼眶骨膜下,亦有累及胸、肋骨、脊柱和骨盆者,肿瘤抽吸物涂片可见原始粒细胞。有的绿色瘤患者,骨髓和血象可无白血病表现。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