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全国201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发布时间:2011/8/3 11:17:23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传播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位于第三层次的是( )
  A.大众传播
  B.群体传播
  C.自我传播
  D.人际传播
  2.20世纪70年代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3.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
  A.布雷多克模式
  B.德弗勒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拉斯韦尔模式
  4.在传播研究中,问卷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 )
  A.传播效果研究
  B.内容分析
  C.传播媒介研究
  D.控制分析
  5.《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伏尔泰
  D.弥尔顿
  6.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 )
  A.记者
  B.自由撰稿者
  C.编辑
  D.特约评论员
  7.大众传播中最重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 )
  A.新闻信息
  B.商业信息
  C.教育信息
  D.娱乐信息
  8.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电子传播时期也叫( )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9.与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各取所需
  B.见仁见智
  C.爱屋及乌
  D.择善而从
  10.霍夫兰等学者研究发现,传播者的可信性包括两个要素,即传播者的信誉和( )
  A.专业权威性
  B.工作经历
  C.受教育程度
  D.社会地位
  11.蒂奇诺等学者在“知识沟”理论中指出,导致“知识沟”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人们 ( )
  A.社交范围的差异
  B.传播技能的差异
  C.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D.已有知识存储的差异
  12.罗杰斯认为传播学批判学派有5个特征,其中之一是( )
  A.思辨的
  B.具体实证的
  C.定量的
  D.注重效果研究的
  13.在组织内部有很多不按组织指定的“职能线路”进行的人际交流活动,这种活动的沟通渠道是( )
  A.正式沟通渠道
  B.非正式沟通渠道
  C.自上而下的沟通渠道
  D.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
  14.美国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的一系列调查,是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这些调查发生在( )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20~30年代
  D.20世纪30~40年代
  15.最早指出传播过程存在“噪音”的传播模式是( )
  A.拉斯韦尔模式
  B.德弗勒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16.控制实验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 )
  A.控制组
  B.实验观察
  C.实验组
  D.实验条件
  17.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
  A.“工具说”
  B.“游戏说”
  C.“社交说”
  D.“麻醉说”
  18.被报刊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理论是( )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9.按照美国数学家申农的定义,信息是( )
  A.确定性减少的量
  B.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C.确定性减少的质
  D.不确定性减少的质
  20.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培养理论”
  C.“有限效果论”
  D.“知识沟理论” [NextPag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传播学奠基人中,来自欧洲的学者有( )
  A.卢因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拉扎斯菲尔德
  E.霍夫兰
  22.问卷中提问排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先易后难
  B.先一般后特殊
  C.先“面”后“点”
  D.先肯定后否定
  E.同类集中
  23.《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指( )
  A.广播
  B.报纸
  C.电视
  D.杂志
  E.图书
  24.本课程教材用多种理论解释了受众的选择性因素,这些理论是(  )
  A.群体规范理论
  B.使用与满足理论
  C.休眠效果理论
  D.认知不和谐理论
  E.可获得性理论
  25.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在伊里调查中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  )
  A.“结晶”效果
  B.“沉淀”效果
  C.“改变”效果
  D.“澄清”效果
  E.“强化”效果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宣传法律、传授知识、推广技术、刊登广告和推销商品等属于________地施加影响的传播行为。
  27.传播学在19世纪末逐步形成,20世纪________年代初具规模。
  28.申农—韦弗模式如果用于解释大众传播过程,其中的“信宿”相当于________。
  29.施拉姆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________”。
  30.所谓报刊的四种理论,实际上是美国学者总结的自从大众传播诞生以来出现的关于大众传播的四种________观念。
  31.有学者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是________的,所以更多的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受众对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注意力。
  32.电子媒介的受众调查中最常见的是关于观众、听众的数量及其构成的________调查。
  33.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在伊里调查中发现,大众传播对一般受众的影响往往要经过“________”这个中间环节。
  34.在传播研究中,传统学派关心的主要是怎样传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批判学派关心的则主要是“谁在控制传播”和“________传播”等重大问题。
  35.《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把度量信息的最小单位“________”比作人体内的DNA。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库尔特·卢因
  37.抽样调查法
  38.“双重行动模式”
  39.社会分类论
  40.“一面提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新闻学的研究路线和传播学的研究路线分别是什么?
  42.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中包含了哪些要素?该模式中左右两个大圆叫什么?
  43.麦奎尔认为传播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44.为了提高新闻的易读性,遣词造句应该注意哪些要求?
  4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47.为什么“培养”理论特别强调电视在人们形成“共识”中的作用?请举例论述。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