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建筑 >> 造价工程师 >> 正文
2015年造价工程师考试《计价控制》第二章讲义(3)
发布时间:2011/9/15 9:38:41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本讲的主要知识点:

  1、工作时间的研究和分类、测定时间消耗的基本方法——及时观察法、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确定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企业定额的用途和编制原则;

  2、预算定额的用途及其种类、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依据和步骤、预算定额编制方法。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三节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机械台班、材料定额消耗量确定方法;

  第四节预算定额

  (一)掌握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编制方法;

  (二)了解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机械台班、材料定额消耗量确定方法

  一、工作时间的研究和分类

  (一)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

  工程建设中消耗的生产要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工作时间计量的活劳动的消耗,一类是各种物质资料和资源的消耗。

  动作研究,也称之为工作方法研究。

  时间研究,也称为时间衡量。

  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有密切关系。

  工作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总存在如何确定一种更好的、可行的方法问题,以及如何确定人们所需花费的工作时间能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问题。工作研究所包含的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技术恰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动作和时间研究还可以提供厶种工具,用以确定工作目标,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方案和工作负荷,确定所需资源以及控制工作的完成时间,并将实际完成的情况与原计划比较,作出必要的评价。

  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施工的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亦称为确定时间标准。动作研究在施工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就是施工过程的研究。

  工作研究和定额的制订、推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总体概念来说,工时和机时定额的制订和贯彻就是工作研究的内容,是工作研究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二)施工过程及其分类

  施工过程就是在建设工地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建造、恢复建、移动或拆除工业、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

  (1)根据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可以分解为工序、工作过程和综合工作过程。

  1)是在组织上不可分割的,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上属于同类的施工过程。

  2)作过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小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工序的总合体。

  3)综合工作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在组织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最终能获得一种产品的施工过程的总和。

  (2)按照工艺特点,施工过程可以分为循环施工过程和司匡循环施工过程两类。

  (3)根据使用的工具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施工过程又可以分为手动施工过程和机械施工过程两类。

  (4)按施工过程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建筑过程、安装过程和建筑安装过程。

  3.施工过程的研究

  对施工过程进行研究,是在施工过程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施工过程的研究常常采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模型可分为实物模型、图式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种。其中图式模型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4、动素的研究

  动素的研究亦称细微动作的研究。其目的:一是改善复杂的操作方法;二是训练工人,使之有动作的概念。

  (三)工作时间分类

  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施工的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研究施工中工作时间的前提,是对工作时间按其消耗性质进行分类,以便研究工时消耗的数量及其特点。

  工作时间,指的是工作班延续时间。对工作时间消耗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系统进行。工人工作时间的消耗和工人所使用的机器工作时间消耗。

  1工人工作时间消耗的分类。工人在工作班内消耗的工作时间,按其消耗的性质,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必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和损失时间(非定额时间)。

  有效工作时间是从生产效果来看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时间消耗。其中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消耗。

  1)基本工作时间是工人完成能生产一定产品的施工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2)辅助工作时间是为保证基本工作能顺利完成所消耗的时间。

  3)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是执行任务前或任务完成后所消耗的工作时间。

  不可避免的中断所消耗的时间是由于施工工艺特点引起的工作中断所必需的时间。

  休息时间是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为恢复体力所必需的短暂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消耗。

  多余工作,就是工人进行了任务以外的工作而又不能增加产品数量的工作。从偶然工作的性质看,在定额中不应考虑它所占用的时间,但是由于偶然工作能获得一定产品,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

  停工时间是工作班内停止工作造成的工时损失。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是由于水源、电源中断引起的停工时间。前一种情况在拟定定额时不应该计算,后一种情况定额中则应给予合理的考虑。 [NextPage]

  2、机器工作时间消耗的分类

  机器工作时间也分为必需消耗的时间和损失时间两大类。

  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里,包括有效工作,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和不可避免的中断三项时间消耗。而在有效工作的时间消耗中又包括正常负荷下、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工作的工时消耗。

  正常负荷下的工作时间,是机器在与机器说明书规定的计算负荷相符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时间。

  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酌工作时间,是在个别情况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机器在柢于其计算负荷下工作的时间。

  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是由于工人或技术人员的过错所造成的施工机械在降低负荷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此项工作时间不能作为计算时间定额的基础。

  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时间,是由施工过程的特点和机械结构的特点造成的机械无负荷工作时间。

  不可避免的中断工作时间,是与工艺过程的特点、机器的使用和保养、工人休息有关,所以它又可以分为三种。

  与工艺过程的特点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工作时间,有循环的和定期的两种。循环的不可避免中断,是在机器工作的每一个循环中重复一次。定期的不可避免中断,是经过一定时期重复一次。

  与机器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工作时间,是由于工人进行准备与结束工作或辅助工作时,机器停止工作而引起的中断工作时间。

  工人休息时间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利用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和与机器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时间进行休息,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

  损失的工作时间中,包括多余工作、停工和违背劳动纪律所消耗的工作时间。

  机器的多余工作时间,是机器进行任务内和工艺过程内未包括的工作而延续的时间。

  机器的停工时间,按其性质也可分为施工本身造成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

  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机器的时间损失,是指由于工人迟到早退或擅离岗位等原因引起的机器停工时间。

  二、测定时间消耗的基本方法——计时观察法

  (一)计时观察法的含义和步骤

  计时观察法,是研究工作时间消耗的一种技术测定方法。在机械水平不太高的建筑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采用。

  在施工中运用计时观察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查明工作时间消耗的性质和数量;查明和确定各种因素对工作时间消耗数量的影响;找出工时损失的原因和研究缩短工时、减少损失的可能性。

  计时观察法的具体用途:

  1.取得编制施工的劳动定额和机械定额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根据。

  2.研究先进工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并应用和推广先进工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

  3.研究减少工时消耗的潜力。

  4.研究定额执行情况,包括研究大面积、大幅度超额和达不到定额的原因,积累资料、反馈信息。

  计时观察法的特点是能够把现场工时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技术条件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计时观察法的局限性,是考虑人的因素不够。

  (二)计时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需要进行计时观察的施工过程。

  2.对施工过程进行预研究。

  3.选择施工的正常条件。

  4.选择观察对象。

  5.调查所测定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

  6.其他准备工作 [NextPage]

  (三)计时观察方法

  对施工过程进行观察、测时,计算实物和劳务产量,记录施工过程所处的施工条件和确定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是计时观察法的三项主要内容和要求。计时观察法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

  1.测时法。测时法主要适用测定那些定时重复的循环工作的工时消耗,是精确度比较高的一种计时观察法。有选择测时法和接续法测时两种。

  2.写实记录法。写实记录法是一种研究各种性质的工作时间消耗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分析工作时间消耗的全部资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写实记录法按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分为三种。

  1)数示法写实记录;

  2)图示法写实记录;

  3)混合法写实记录。

  3.工作日写实法。工作日写实法,是一种研究整个工作班内的各种工时消耗的方法。

  运用工作日写实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取得编制定额的基础资料;二是检查定额的执行情况,找出缺点,改进工作。查明熟练工人是否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确定合理的小组编制和合理的小组分工;确定机器在时间利用和生产率方面的情况,找出使用不当的原因,订出改善机器使用情况的技术组织措施;计算工人或机器完成定额的实际百分比和可能百分比。

  工作日写实法和测时法、写实记录法比较,具有技术简便、费力不多、应用面广和资料全面的优点。在我国是一种采用较广的编制定额的方法。

  三、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分析基础资料,拟定编制方案

  1、影响工时消耗因素的确定。

  根据施工过程影响因素的产生和特点,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技术因素和组织因素两类:

  (1)技术因素。

  (2)组织因素。

  根据施工过程影响因素对工时消耗数值的影响程度和性质,可分为系统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两类:

  (1)系统性因素;

  (2)偶然因素。

  2、计时观察资料的整理。

  整理观察资料的方法大多是采用平均修正法。

  3、日常积累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4、拟定定额的编制方案。

  (二)确定正常的施工条件

  拟定施工的正常条件包括:

  1、拟定工作地点的组织。

  2、拟定工作组成。

  3、拟定施工人员编制。

  (三)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的方法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人工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拟定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计算出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是在拟定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的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的基础上制定的。

  1、拟定基本工作时间;

  2、拟定辅助工作时间和准备与结束的工作时间;

  3、拟定不可避免中断时间;

  4、拟定休息时间;

  5、拟定定额时间的基础上制定的。

  基本工作时间消耗一般应根据计时观察资料来确定。

  辅助工作和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确定方法与基本工作时间相同。

  四、确定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正常的施工条件

  拟定机械工作正常条件,主要是拟定工作地点的合理组织和合理的工人编制。

  (二)确定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

  对于连续动作机械,确定机械纯工作1h正常生产率要根据机械的类型和结构特征,以及工作过程的特点来进行。

  五、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材料消耗性质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须的材料消耗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

  (二)确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1.利用现场技术测定法;

  2.利用实验室试验法;

  3.采用现场统计法;

  4.理论计算法。

  (三)施工周转材料的计算

  在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时,某些工序定额、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中涉及到周转材料的确定和计算。

  施工中使用周转材料,是在施工中工程上多次周转使用的材料,亦称材料型的工具或称工具型材料。

  影响周转次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材质及功能对周转次数的影响;

  (2)使用条件的好坏,对周转材料使用次数的影响;

  (3)施工速度的快慢,对周转材料使用次数的影响;

  (4)对周转材料的保管、保养和维修的好坏,也对周转材料使用次数有影响等。

  确定出最佳的周转次数,是十分不容易的。

  材料消耗量中应计算材料摊销量,为此,应根据施工过程中各工序计算出一次使用量和摊销量。其计算公式为:

  一次使用量=材料净用量X(1—材料损耗率)

  材料摊销量=一次使用量x摊销系数

  摊销系数=周转使用系数—[(1—损耗率)X回收价值率]/(周转次数)X100%

  周转使用系数=[(周转次数—1)X损耗率]/(周转次数)X100%

  回收价值率=[一次使用量X(1—损耗率)]/(周转次数)X100%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