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计方案的优选
一、设计方案评价原则设计方案优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设计方案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2)设计方案必须兼顾建设与使用,考虑项目全寿命费用。
(3)设计必须兼顾近期与远期的要求。
二、工程设计方案评价的内容
不同类型的建筑,使用目的及功能要求不同,评价的重点也不相同。
(一)工业建筑设计评价
工业建筑设计是由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及建筑设计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和制约的。因此分别对各部分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是保证总设计方案经济合理的前提。各部分设计方案侧重点不同,因此评价内容也略有差异。
1.总平面设计评价
总平面设计是工业建筑项目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生产、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运输要求及城市规划等具体条件,确定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路、地上地下技术管线及绿化美化设施的相互配置;创造符合该企业生产特性的统一建筑整体。在布置总平面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竖向布置、管道、交通线路、人流、物流等是否经济合理。
(1)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总平面设计要注意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
2)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3)总平面设计要合理组织厂内外运输,选择方便经济的运输设施和合理的运输线路;
4)总平面布置应适应建设地点的气候、地形、工程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
5)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评价指标。
1)建筑系数(建筑密度);
2)土地利用系数;
3)工程量指标;
4)经济指标。
2.工艺设计评价
工艺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核心,它是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性质和功能来确定的。
(1)工艺设计的要求。
1)工艺设计要以市场研究为基础;
2)工艺设计要考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案。
(2)设备选型与设计。设备选型和设计应注意下列要求:
1)设备选型应该注意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2)采用高效率的先进设备要符合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3)设备的选择应立足国内,对于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进口时要注意与工艺流程相适应,并与有关设备配套,不要重复引进;
4)设备选型与设计要考虑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和动力、运输、资源等具体条件。
(3)工艺设计方案的评价。不同。的工艺技术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投资效果,工艺技术方案的评价就是互斥投资项目的比选,因此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净年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
3.建筑设计评价
(1)建筑设计的要求。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为合理生产创造条件。因此,在建筑平面布置和立面形式选择上,应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熟悉生产工艺资料,掌握生产工艺特性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建筑设计必须采用各种切合实际的先进技术,从建筑形式、材料和结构的选择、结构布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满足生产工艺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2)建筑设计评价指标。
1)单位面积造价;
2)建筑物周长与建筑面积比;
3)厂房展开面积;
4)厂房有效面积与建筑面积比;
5)工程全寿命成本。[NextPage]
(二)民用建筑设计评价
民用建筑一般包括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1.民用建筑设计的要求
(1)平面布置合理,长度和宽度比例适当;
(2)合理确定户型和住户面积;
(3)合理确定层数与层高;
(4)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2.民用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
(1)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类型繁多,具有共性的评价指标有: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有效面积、平面系数、建筑体积、单位指标(㎡/人,㎡/床,㎡/座)、建筑密度等。其中:
有效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
平面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该指标反映了平面布置的紧凑合理性。
建筑密度=建筑基地面积/占地面积
(2)居住建筑。
1)平面系数:
平面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平面系数K1=居住面积/有效面积
平面系数K2=辅助面积/有效面积
平面系数K3=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2)建筑周长指标:
这个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居住建筑进深加大,则单元周长缩小,可节约用地,减少墙体积,降低造价。
单元周长指标=单元周长/单元建筑面积(m/㎡)
单元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建筑占地面积(m/㎡)
3)建筑体积指标:
该指标是建筑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是衡量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
4)平均每户建筑面积
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总户数
5)户型比
指不同居室数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是评价户型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
(三)居住小区设计评价
小区是城市居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组织居民日常生活的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居住单位。小区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关系到建设用地、工程造价及总体建筑艺术效果。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土地利用率。
1.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
(1)压缩建筑的间距;
(2)提高住宅层数或高低层搭配;
(3)适当增加房屋长度;
(4)提高公共建筑的层数;
(5)合理布置道路。
2.居住小区设计方案评价指标
(1)建筑毛密度=居住和公共建筑基地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100%;
(2)居住建筑净密度=居住建筑基地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100%;
(3)居住面积密度=居住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4)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5)人口毛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
(6)人口净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7)绿化比率=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
居住建筑净密度是衡量用地经济性和保证居住区必要卫生条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其数值的大小与建筑层数、房屋间距、层高、房屋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
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可节省用地,但应保证日照、通风、防火、交通安全的基本需要。
居住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布置、平面设计与用地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影响居住面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房屋的层数,增加层数其数值就增大,有利于节约土地和管线费用。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