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执业中药师考试辅导:槟榔的鉴别
发布时间:2011/9/24 20:30:48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性状鉴别】
  ① 近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cm~3.5cm,基部直径1.5cm~3cm.
  ② 外表黄棕色至红棕色,粗糙,具稍凹下的网状浅沟纹。
  ③ 基底中央有一凹窝(珠孔),近珠孔之侧,有一新月形或三角形疤痕(种脐),常见清晰的维管束迹。
  ④ 质坚硬,间或有裂隙,不易破断,断面呈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⑤ 气微,味涩、微苦。
  【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 种皮组织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细小石细胞,呈长圆形,切向延长,含有棕色物质;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棕色物质(鞣质)。
  ② 错入组织系种皮内层不规则伸入胚乳中形成,其中有维管束组织,为薄壁性细胞,导管非木化。
  ③ 胚乳为白色多角形细胞,壁厚,壁孔大,略作念珠状,细胞中含有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红棕色至淡棕色。
  ① 种皮石细胞,形状不一,有为等径的,有呈长方形的,细胞壁不甚厚化。
  ② 内胚乳碎片众多,细胞形状不规则,壁颇厚,有大的类圆形壁孔。
  ③ 糊粉粒直径5μm~40μm,含拟晶体1粒。其他可见少数网纹导管,残留的中果皮纤维,并有具壁孔的薄壁细胞等。
  【成分】
  ① 含6种与鞣质结合而存在的生物碱,总生物碱量0.3%~0.7%,而以槟榔碱(arecoline,C8H13O2N)含量最多,是槟榔的有效成分。其余为槟榔次碱(arecaidine)、去甲基槟榔碱(guvacoline)、去甲基槟榔次碱(guvacine)及异去甲基槟榔次碱(isoguvacine)等。
  ② 此外尚有鞣质约15%。
  ③ 脂肪油14%~18%。
  ④ 一种红色素槟榔红。槟榔脂肪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等。
  ⑤ 另据报道,槟榔所含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理化鉴别】
  取粉末0.5g,加水3~4ml,加5%硫酸液1滴,微热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显混浊,放置后,置显微镜下观察,有石榴红色的球晶或方晶产生。(检查槟榔碱)
  【含量测定】
  用酸碱滴定法。本品以干燥品计,含醚溶性生物碱以槟榔碱(C8H13O2N)计算,不得少于0.30%。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