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执业药师复习资料:药学理学总论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1/9/5 20:50:57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顺梯度转运):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大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1)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影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二、吸收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
  (4)影响药物在胃和肠中吸收的因素:
  ①溶解度:多数药物以脂溶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②ph:ph主要通过改变解离与非解离分子的比值而影响吸收。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但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小,吸收小。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但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小,吸收少。
  (5)首过消除:某些药物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受药物代谢酶灭活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三、分布
  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如分子大小,脂溶性。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可逆性疏松结合,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代谢和排泄,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如碘在甲状腺中浓度比血浆高1万倍。
  4、特殊屏障:
  (1)血脑屏障:血液与脑细胞、血液与脑脊液、脑脊液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2)胎盘屏障:某些药物可通过此屏障引起胎儿不良反应。
  5、体液ph:如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促进巴比妥类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中转运和从尿排泄。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