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药师 >> 正文
2015年执业药师考前药学综合知识辅导(19)
发布时间:2012/10/7 21:52:27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3.五色主病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面色,既可提示不同脏腑的病变,又能反映病邪的不同性质。因此,通过观察病人面部五色的变化,即可测知体内的病理变化。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和惊风证。小儿高烧,见面部青紫,尤以鼻柱、两眉之间明显,常是惊风的先兆。
    (2)赤色:主热证,赤甚为实热,微赤为虚热。
    如果患者满面通红,多为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证;
    若仅见面颧潮红,色泽鲜艳,是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久病重病的患者,面色苍白,却时时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是阴盛于下,阳无所依,虚阳上越的假热证候,属危重之象。又称为戴阳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脾虚失运,气血失充,或水湿不化,湿邪泛滥时,面部常呈黄色。
    如面色淡黄而枯槁,是脾胃气虚,运化功能低下,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面的表现;
    面色黄而虚胖,多类脾失健运,不能制水,水湿上泛肌肤而成;
    如巩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都呈现黄色,是黄疸。其中,色黄而鲜明呈橘黄色者,为阳黄,由湿热内蕴所致。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因寒湿内郁所致。
    (4)白色:主虚证、寒证。
    白为气血不荣的表现。
    凡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寒客经脉,脉络挛急;
    或失血量较多,气血充盈不足时,面部都可出现白色。
    如面白而虚浮,多属阳气不足;淡白而消瘦,多属气血虚;
    若突然发病,面色苍白,伴冷汗淋漓,为阳气暴脱,常见于休克;
    如面色苍白,腹部剧痛,多因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
    (5)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瘀血证、水饮证。
    肾阳虚衰,不能化水,寒水内盛,经脉失于温煦而收缩拘急,血液运行不畅,故面见黑色。
    颧与面颜色黑而暗淡者,多为肾阳亏虚所致;面色黑而干燥者,多为肾精消耗,阴虚火旺所致;
    面色黑而粗糙,为内有瘀血;
    目眶周围暗黑,常见于肾虚或水饮,以及寒湿下注的带下病。
    (三)望形态
    (四)望头面
    1、头与发、目、唇、齿与龈
    2、耳: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是麻疹的先兆。
    3、鼻:酒糟鼻属肺胃有热
    4、咽喉:白喉为肺热阴伤。
    (三)望舌
    望舌即是观察病人舌体和舌苔的异常变化,借以推断病症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中医学独特的、重要的诊病方法。
    1.舌与脏腑的关系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根—肾
    舌边—肝胆
    2、望舌的内容
    包括望舌体与望舌苔。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临证时,舌质、舌苔综合诊察,相互参考。一般来说,察内脏的虚实,重点在于舌体;察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盛衰,重点在于舌苔。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